一、精准教学实施的期刊发表意义
我校基础化学实验开设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虽然绝大部分生源入学前已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但与化学实验室安全细则要求相比还存有较大的差距。加之化学实验高危性的特点,操作疏忽等极易引起意外的发生。为避免实验课期间由于学员安全知识匮乏及安全意识薄弱引发的事故,实验准入考核制度应运而生。顺利进入实验室后,教学组为其精选了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在内的三性实验。三类实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建立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之上。虽然以往期刊发表教学中教员已然明白其重要性,而且还对相应操作进行了示教、甚至多次反复的强调,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验规范化操作视频教学被引入。实验后按照惯例需要完成实验报告,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报告首先要解决报告的格式问题。在以往的报告批改中发现存有多方面格式问题,如报告不完整、内容详略程度把控不佳、各部分内容间区分不明确等。为了有效规范报告格式,以往优秀的实验报告会作为模板共享至班级教学平台上供学员参考,以便教员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报告的内容,特别是现象/数据的记录、处理以及实验讨论的情况。
实验带教一般包括理论讲解、操作示教以及学员自主实验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必然存有少数学员具有相同的问题。为了避免影响其他无问题的学员以及一对一讨论的重复工作,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将相应的问题及标准答案或规范操作有针对性的推送,可一次批量解决多个对象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学员自主、教员主导的线下“四自一体”教学法前期在我们团队教学中已经推广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层次精准化策略唯一变更之处是其实施的途径,即由线下变为线上,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策略不仅能够顺利实施,而且还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精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个体精准化。要实现该目标,首要解决的是学员个体的特有问题。信息化期刊发表平台优势在于有效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让学员与教员实时对话。通过这种课前收集问题、课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最终达到个体精准化解决实验理论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况且这些问题来源于直接的受众。设计实验方案泛大众化现象在以往的实验中经常可见,笔者认为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如:教材或网上有共享版的现成方案,学员有拿来主义的思想;查阅专业文献的能力匮乏、对专业文献信息整理存有困难,很难判断出哪些是影响实验的关键因素、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因此很难从理论角度去设计实验。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从本质上理解并设计实验,最终可形成有区分度的实验方案。实验讨论是实验报告的精华部分,但同时也是难点部分。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努力引导学员做到报告有讨论、讨论有思路、讨论有深度。
二、精准教学实施效果分析精准期刊发表教学
在本文中的切入点包括:实验安全期刊发表知识、实验规范操作、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和个体特有问题。为考查上述精准教学点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实施的效果,教学组选取2个临床教学班次作为考查对象,以实验准入考核、实验考核及实验报告作为相应的评价点。相关统计结果见图1。
设计性实验精准化期刊发表教学源于“四自一体”教学法,所以其实施效果本文就不再赘述。对于学员个体的特有问题,从平时课中和课后的反馈信息来看,教员授课中能顺利解决学员既有问题,所以这里也不讨论其实施的效果。
图1a是实验准入考核得分的统计结果,从结果来看两个教学班所有学员均达到实验准入考核规定的标准,能够较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相关的安全知识,为后续顺利实验积攒了必要的基础。图1b是实验考核得分的统计结果,结果指出两个教学班的大部分学员在实验考核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可能与考核评分点有关。与实验规范操作相关的评分点占比高达60%,与实验的记录及数据处理相关的评分点占比也有30%。而上述两者均在精准教学实施的范围之内,不难看出,通过精准化教学能够很好地规范学员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及数据的处理。
图1c是实验报告得分的统计结果,它是多次实验报告的总评成绩,结果表明两个班所有学员得分较为理想,这可能与报告的格式、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和实验讨论等三个方面有关。而这三个方面也在精准教学实施的范畴中。因此,可以认为上述精准教学策略可以较好地规范报告格式、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训练学员实验讨论的能力。
实验考核成绩与实验报告成绩相比,前者要优于后者,这可能与考核点的难易程度有关。前者是期刊发表知识点的直接考核,只要熟练掌握就能取得好成绩,难度较小;而后者需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难度相对较大。就有无讨论、讨论有无思路及深度而言,虽然实验后期较前期有明显的提升,但总评成绩还是略受影响。
两个平行班在上述三个评价点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认为可能是对象学习的态度存在差异。
借助信息化教学期刊发表平台和信息化资源对基础化学实验进行全员、层次及个体精准化教学。通过实验准入考核、实验考核及实验报告等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精准化教学能有效帮助掌握实验安全知识,规范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格式,训练实验讨论能力。虽然该策略的实施可取得既定成效,且已得到验证,但仍需要实施对象的积极响应。而如何激发受众的积极性是教学组后期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