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论文发表研究多聚焦于本科院校护生,对职业学校护生能力培养研究较少。职业教育是将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技术技能教育的实用性特点为开展护理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实践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也为护理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
一、以学习结果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论文发表方案
护理论文发表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技能形成模型分析学校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促使学生达到进阶新手的阶段。此时的学生需要获得实际临床情境处理的经验以理解临床背景,才能产生对情境中案例的深层学习。学生在此经验学习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原则和特征以形成独立分析的思维框架。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对技能发展达到更高阶段的临床护士如胜任型和熟练型的护士进行质性访谈,以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它是一种从鲜活的工作情境中提取出来的,建立实际工作任务与所学知识、技能、态度等有效联系的综合性知识。以模拟仿真教学的方法把护理工作过程知识贯穿护理主干课程及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并不断增加学习任务难度,使能力得以螺旋式提升。
二、论文发表依托学习项目开展临床见习
临床见习是增加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促使论文发表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桥梁,多安排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阶段。与实习阶段不同,由于实践能力和范围的局限,学生此阶段多为被动接受临床带教老师的单向输入,能力提升的空间有限,多为感性经验的增加。此阶段应充分利用实践情境,以达成社会服务功能为目的设计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职业能力,同时获得成就感,体会职业价值。例如参与组织社区健康宣教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组织、完成一次专科护理的查房和汇报等。
三、以提升实践论文发表反思能力为目标开展临床实习
实习阶段是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但护理职校生在此阶段较多关注实践能力的提升,忽略了综合性论文发表能力的培养。因此可通过反思实践的形式审视行为背后的信念和价值观,以促使潜在的改变。如让学生运用档案袋(portfolio)记录对临床复杂病例的护理过程,同时融入循证护理能力和领导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最新的证据证明干预的有效性,学会团队合作以提高对复杂病例的管理。教师需提供写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及及时的反馈。也可通过叙事护理的途径,指导按照描述事件、述说感受、评价事件好坏面、分析对自我的意义及可能的其他行动方案、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步骤进行总结写作,利用学生返校的机会进行分享,在提高护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能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护理职业能力的提升应着眼于理论与论文发表实践的深度融合、强化成果意识和培养反思实践能力,形成学校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