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健全教师培养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强化企业实践锻炼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一些技术水平精湛的企业兼职教师,并将企业这些兼职教师纳入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中来,建立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兼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从企业聘请的这些兼职教师不能只是挂名,要给学生讲授一些实习发表论文课程,且兼职教师要占到一定的比例。以会计专业为例,企业的会计实操、财务管理等发展很快,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师大多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教材也更新较慢,因此想要尽快跟上企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必须与企业人员建立常态化联系。需要从企业聘请一些财务部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岗位模拟、会计出纳实操等实践课程,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企业现在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二、健全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可以考虑将原有的教师资格和职业技能要求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师德师风等要求不能放松;另一方面,区别于本科高校的是,高职院校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本技能要求。这些要求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格要求确定下来,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尝试将技术要求融入教师培养体系当中,但没有作为资格要求固定下来。以会计专业为例,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必须在企业财务部门或者财务咨询管理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并且考核通过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此外,教师的培训不宜统一以一种模式进行,应该分专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这点上,高职院校的培训可以向企业学习,企业的培训效率很高,有时部门之间都可以相互培训,这样既节约费用又效果良好。被邀请培训的教师不一定是某个领域的知名专家,企业的一线员工也可以对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以会计发表论文专业为例,企业的一线财会人员经验丰富,运用的是最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系统,可以对会计分录、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分析等基本财会技能进行培训。通过这些接地气的培训,教师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技能,而且能够接触到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
三、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的建设更需要深度的校企合作。专业群的整合要求教师具备相通专业的多种发表论文知识和技能,没有校企合作的话这一目标很难实现。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才能了解企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才能知道某一专业技术人员所需的多方面技能。高职院校获取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针对需求整合专业群,从而更好地培养专业群建设中的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在未来的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将已有的校企合作深入到专业群建设中,依托专业群,不仅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的项目合作,还要努力实现双方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共享。以会计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可以将教师派遣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财务部门,工程项目会计方向还可以在校企合作的项目财务上持续跟踪交流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双方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双方人才的交流共享,对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强化企业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的下企业实践锻炼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强化教师的发表论文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可以派遣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部门,参与企业工作。在下企业锻炼之前,教师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梳理,这样进入企业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也要结合企业工作制订一份工作学习计划,在实践中按照计划实施进行。在企业实践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将所学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下企业实践不应该只是短期的经历,应该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之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随时与企业人员保持联系,遇到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会计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