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较弱,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也较低。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事业单位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开展。二是以全面预算为基础的财政管理,各部门必须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努力,方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而, 从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来看,各部门都把预算作为财政部门的责任,缺少主动地参与与沟通,因此,单位难以适应全面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另外,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部门在经营活动中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约束,存在着内控意识不强、事业单位内控和内审机制不能充分发挥监管工作成效的问题。在预算管理发表论文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其得以实施。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相关部门负责人,还需要合理地进行经济活动的审批,使他们的经济独立性得到体现。但对一些单位、部门的经济行为并没有进行约束,并且内部控制也较弱,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等方面都没有体现真正价值。当下,随着部分单位的外部监管机制逐渐削弱,对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缺乏有效的财政预算管理手段,导致了预算管理不到位,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效。
二、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规范、科学、严谨的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与执行的依据,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编制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开端,尤其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越来越得到预算编制管理人员的重视,但是很多单位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依旧用简单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这种发表论文方法对管理工作岗位控制能力不足,预算出来的内容粗糙,无法体现单位实际的运营变化,容易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造成财政资金不会被合理规划和分配。单位在推行全面预算中,对精细化的控制指标未进行数字化量化,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合理和细致性,没有把具体的内容细化,制定的预算目标模糊,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对运营活动实施有效管控。
三、绩效评估的科学性缺失
目前,由于事业单位表现的特殊性,部分单位的运营发展也非以盈利为主,各个部门之间独立性很强,且业务范围差别也较大,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若各部门和有关业务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式, 则会造成单位的运营成本上升。在实际业绩评价中,由于受到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一些管理者一度认为绩效评估是一项耗时又耗力的工作,从而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不愿意完全贯彻落实,进而无法发挥出绩效评价的真正价值。但在我国财政部门的会计人员综合素养与绩效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制约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预算执行效率低下
三分科学预算编制,七分管理落地执行,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战略目标的落地与实现。在预算管理发表论文中,虽然有制度的约束,因领导和各部门的工作沟通和衔接不顺畅,就会出现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以及执行落地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管控力度不够, 对下属单位支出缺乏动态监控管理,存在预算成本支出变更现象,随意调整预算。另外,如果执行过程缺少“人” 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就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也会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乏力,执行进度失控,执行结果和编制的目标相差很远,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财务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