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中国种子战略论文发表的特征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突出强调种子行业,提出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随后,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明确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面对国内种子品种同质化严重、商业化育种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制约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种业安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加快实施种子战略刻不容缓。但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中国种业自立自强和种业安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进行论文发表长期谋划,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种植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及时追踪国内外形势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综上所述,本文将中国种子战略的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短期性和长期性的统一、局部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中国种子战略论文发表的特征

(一)论文发表短期性和长期性的统一

       我国种子战略实施要兼顾短期性和长期性的统一。战略布局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短期性主要体现在当下实施种子战略的紧迫性。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台风等外部灾害影响,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种子问题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种子战略实施短期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种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二是我国种子行业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弱、种业对外依存度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亟需解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是种质资源。从实践层面看,短期内需要建好种质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我国种子战略实施的长期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家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国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需要统筹推进、长期布局;二是我国种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种子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等特性,决定了我国推进种子战略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制定详尽的规划并且要科学应对。

(二)论文发表局部性和系统性的统一

       我国地域广阔,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各地区耕作制度不同,作物品种差异较大。从主要粮食品种看,春小麦集中在东北平原、冬小麦集中在华北平原;籼稻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田区,粳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大豆主要集中于东北平原的春播区和黄淮海平原的夏播区;玉米分布则较为广泛,包括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因此,加快种子战略实施要结合各地区情况,针对不同作物品种,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好局部性规划。我国种子战略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种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涉及环节众多,包括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从主体看,种业系统工程涵盖的主体众多,包括政府机构、种子企业、育种单位、营销部门和农户,等等;二是我国种子战略实施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种业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需要系统推进。综上所述,我国种子战略体现了局部性和系统性的统一。

(三)论文发表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我国种子战略实施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种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大致经历了“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1949-1957年)、“四自一辅”阶段(1958-1977年)、“四化一供”阶段(1978-1994年)和“种子工程”阶段(1995年以后)四个阶段[18]。种业企业规模、行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现代种子产业化发展步伐加速迈进。在不同时期,基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考量,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种子发展策略,用以保障广大农民生产需求和国家粮食供给。种业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重点围绕种子战略的实施进行政策和方案上的动态调整,以适应国家需要和市场环境变化。我国种子战略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其本身的提出具有创新性。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解决好种子问题,并且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种业“首次”单独成段表述;二是打好种业翻身仗。其本质是通过科技创新竞争,实现我国种业“自立自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种业战略实施旨在通过包括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多种途径,全面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种子需求大国到种业强国的转变。

 


相关热词搜索:特征 战略 种子 中国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中国种子战略论文发表的特征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突出强调种子行业,提出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随后,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明确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面对国内种子品种同质化严重、商业化育种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现实制约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种业安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加快实施种子战略刻不容缓。但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中国种业自立自强和种业安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进行论文发表长期谋划,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种植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及时追踪国内外形势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综上所述,本文将中国种子战略的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短期性和长期性的统一、局部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中国种子战略论文发表的特征

(一)论文发表短期性和长期性的统一

       我国种子战略实施要兼顾短期性和长期性的统一。战略布局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短期性主要体现在当下实施种子战略的紧迫性。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台风等外部灾害影响,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种子问题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种子战略实施短期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种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二是我国种子行业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弱、种业对外依存度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亟需解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是种质资源。从实践层面看,短期内需要建好种质资源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我国种子战略实施的长期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家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国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需要统筹推进、长期布局;二是我国种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种子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等特性,决定了我国推进种子战略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制定详尽的规划并且要科学应对。

(二)论文发表局部性和系统性的统一

       我国地域广阔,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各地区耕作制度不同,作物品种差异较大。从主要粮食品种看,春小麦集中在东北平原、冬小麦集中在华北平原;籼稻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田区,粳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大豆主要集中于东北平原的春播区和黄淮海平原的夏播区;玉米分布则较为广泛,包括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因此,加快种子战略实施要结合各地区情况,针对不同作物品种,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好局部性规划。我国种子战略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种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涉及环节众多,包括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从主体看,种业系统工程涵盖的主体众多,包括政府机构、种子企业、育种单位、营销部门和农户,等等;二是我国种子战略实施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种业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需要系统推进。综上所述,我国种子战略体现了局部性和系统性的统一。

(三)论文发表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我国种子战略实施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种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大致经历了“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1949-1957年)、“四自一辅”阶段(1958-1977年)、“四化一供”阶段(1978-1994年)和“种子工程”阶段(1995年以后)四个阶段[18]。种业企业规模、行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现代种子产业化发展步伐加速迈进。在不同时期,基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考量,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种子发展策略,用以保障广大农民生产需求和国家粮食供给。种业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重点围绕种子战略的实施进行政策和方案上的动态调整,以适应国家需要和市场环境变化。我国种子战略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其本身的提出具有创新性。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解决好种子问题,并且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种业“首次”单独成段表述;二是打好种业翻身仗。其本质是通过科技创新竞争,实现我国种业“自立自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种业战略实施旨在通过包括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多种途径,全面提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种子需求大国到种业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