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发表论文改革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源泉

       对于高等院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育改革的文化背景和动力源泉,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道路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探索。耐人寻味的诗词歌赋、端庄典雅的传统服饰、栩栩如生的皮影戏、诲人不倦的“儒释道”等都是庞大文化宝库中小小的一部分,又是高校美育教育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回溯古代社会,诗跟随人类社会的步伐浮现世间,与歌舞为一体统称诗歌,伴随文人墨客的不断改革,诗慢慢从中脱离出来,成为日后教育世人几千年的诗词文学;今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美育精神,不一味地照本宣科,仿效其中的具体内容,而是结合时代精神进行抽象继承。也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源泉,能够为高校发展不断地供给“能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发表论文改革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延续着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血脉,传承并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品格。可以说,历史文脉是高校美育改革的核心,它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可以使国人油然而生认同感。纵观历史,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唐宋时期的诗词歌赋、神农的辨药尝百草,传世的国医理论等,都是根植于华夏大地而产生的独特文明,也构成了如今不可复制的文化发表论文内涵,使国人能够拥有风格鲜明的美学表达方式。高校美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社会美、品德美和人性美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美育资源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思想、理论和人文精神中。美育和人文,互相交融,不可分割。

三、高校美育教育改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媒介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承载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的重任。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写道:文所以载道也。此意即“文”是“道”传承的载具,“道”的传承离不开“文”的发展。例如没有古人的礼乐教化发展,就没有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华夏礼乐文明。对于当今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即“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道”,高校美育教育改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教育最基本的方式是教学,高校通过对传统美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再者,为学生营造艺术教育环境也是高校美育的一部分,创新性地开展传统文化展览、传统文化竞赛、文艺活动等,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还进一步增强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发表论文改革

四、高校美育教育改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手段

       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阵地始终是学校,在现今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需求模式的新格局下,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是必然的。传统的高校美育教育要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不断演变,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美育教育不能是精英教育,而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普及到大众中去。

       高校不仅要承担起育人、科研、发展、建设社会的职能,同时也要在新时代勇挑文化创新的重担。发表论文例如,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王瑞林的雕塑作品《迷·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通过两座形态一致,装饰不同的雕塑,来诠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东方独特神韵,也为社会提供了传统文化创新的新思路。中央美术学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不断地发扬美育精神,吸收国内外艺术教育方法和创作手段,进而创作出一件件既饱含时代精神和历史内涵,又富有审美意义的作品来。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发表论文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发表论文改革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源泉

       对于高等院校,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育改革的文化背景和动力源泉,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道路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探索。耐人寻味的诗词歌赋、端庄典雅的传统服饰、栩栩如生的皮影戏、诲人不倦的“儒释道”等都是庞大文化宝库中小小的一部分,又是高校美育教育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回溯古代社会,诗跟随人类社会的步伐浮现世间,与歌舞为一体统称诗歌,伴随文人墨客的不断改革,诗慢慢从中脱离出来,成为日后教育世人几千年的诗词文学;今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美育精神,不一味地照本宣科,仿效其中的具体内容,而是结合时代精神进行抽象继承。也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源泉,能够为高校发展不断地供给“能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发表论文改革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美育教育改革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延续着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血脉,传承并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品格。可以说,历史文脉是高校美育改革的核心,它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可以使国人油然而生认同感。纵观历史,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唐宋时期的诗词歌赋、神农的辨药尝百草,传世的国医理论等,都是根植于华夏大地而产生的独特文明,也构成了如今不可复制的文化发表论文内涵,使国人能够拥有风格鲜明的美学表达方式。高校美育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社会美、品德美和人性美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美育资源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思想、理论和人文精神中。美育和人文,互相交融,不可分割。

三、高校美育教育改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媒介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承载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的重任。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写道:文所以载道也。此意即“文”是“道”传承的载具,“道”的传承离不开“文”的发展。例如没有古人的礼乐教化发展,就没有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华夏礼乐文明。对于当今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即“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道”,高校美育教育改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教育最基本的方式是教学,高校通过对传统美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再者,为学生营造艺术教育环境也是高校美育的一部分,创新性地开展传统文化展览、传统文化竞赛、文艺活动等,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还进一步增强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发表论文改革

四、高校美育教育改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手段

       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阵地始终是学校,在现今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需求模式的新格局下,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是必然的。传统的高校美育教育要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不断演变,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美育教育不能是精英教育,而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普及到大众中去。

       高校不仅要承担起育人、科研、发展、建设社会的职能,同时也要在新时代勇挑文化创新的重担。发表论文例如,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王瑞林的雕塑作品《迷·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通过两座形态一致,装饰不同的雕塑,来诠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东方独特神韵,也为社会提供了传统文化创新的新思路。中央美术学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不断地发扬美育精神,吸收国内外艺术教育方法和创作手段,进而创作出一件件既饱含时代精神和历史内涵,又富有审美意义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