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文化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内化、升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研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具有本学科特点的教研文化,是教研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和体现。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建设和加强优秀的教研文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精准定位,澄清教研员的职业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改革进程的推进,教研员这一角色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时代使命。教研员作为研修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职业角色充分理解,这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也是形成优秀教研文化的前提。《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在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统筹指导,市、县级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开展实际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面对新时期的职责要求,教研员要在职业角色认知上迅速调整。从文化含义的三个视角,精准定位,不断澄清职业价值,做好引领者,做好传播者,做好促进者;及时总结教研过程中优秀的经验,去凝结教研智慧,不断积淀有丰富内涵的教研文化。
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职能必须面向教师、学生、家庭和经济社会等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同时还要扩大服务内容,提供课程开发发表论文研究、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服务经济社会等全面的教育公共服务。教研员必须将自己的职能实践与社会公共空间里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团体、学校等密切联系。教研员的专业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教育教学服务育人,教研员的实践活动园地就在学校、社会等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教研员全面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于社会的职能愈来愈成为时代的呼唤。
二、开发优质的教研课程
教师面对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人,教研员面对的主体对象是教师,教师也是处在人生不同成长和发展阶段中的人,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教师方面,更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淬炼。教研员可根据教师的内在和外在需求,研发优质的教研课程,例如以教师职业成长为主的《教师职业生涯课程》、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研学课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案例评析课程》,将课程打造成教研文化产品进行有效输出,利用大众传媒等方式,彰显教研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建立教研文化自信。
三、创新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研文化的有力载体。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的第八条提出了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在文件中我们看出,国家对教研工作现状中的老、旧、沉的教研现状的改革力度和决心,因此教研人员只有在创新中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才能“恪守”职业的尊严、教师的品格和道德修养,这些是教研文化的一部分。优势品格正向引导应融合在创新的教研活动之中,发表论文例如在学科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赛课,是一种常见形式,在赛课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根据教师队伍中所存在的典型品格问题,有意识地选择赛课主题,让赛课的主题能有利于参赛教师内在品格提升,例如面对教师不合群、自私自利的现象,可以在人文类学科中选择一些有利于矫正和调整教师的课题。教师备课是理解内化的过程,上课是强化提升的过程,让优秀的教研文化形成在润物无声之中。
四、加强科学的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优秀教研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保障。我们各级部门要在落实教育部的文件上肯下功夫,真抓实干。针对标准,重新肃清教研队伍,为教育改革助力,为优质教研文化形成奠基。教研活动十分需要跟踪绩效的考核和科学的督导,考核和督导应该由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组成,提高工作力度,为教研员工作绩效建档。教研员队伍还需要引进竞争机制,教师有赛课,教研员也应该有业务能力的竞赛,从而促成教研员的工作积极状态,提升教研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为优秀教研文化的形成夯实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