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重点内容,综合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传授学生必要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课后服务综合科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素养
综合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期刊发表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发展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综合科学课程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因而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其忽略了对学生期刊发表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背离了开展课后服务的宗旨。
二、重讲授,轻引导
虽然目前有很多科学教师已经意识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讨论等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对科学素养的重视,加上受到课堂管理、教学时间、教学环境、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部分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甚至有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度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三、重方法,轻应用
一直以来,部分教师注重传授学生解题方法,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生虽很好地掌握了教师教授的方法,但面临实际问题时仍手足无措,大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课堂教学缺少情境、课后缺少实践练习的机会,学生无法将期刊发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