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学校、家庭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德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单纯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优劣的现象,其对德育工作缺少明确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 部分家长把子女的学习放在第一位,缺乏对教育期刊发表的全面认识。为了让子女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将家中的事情都承担下来,导致子女在无形中形成了懒散、娇惯等不良习惯。这些“重智轻德”的不良教育现象,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德育内容抽象空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远
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不断改革与创新的时期,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将会推动社会生活的改变,导致新的道德问题的出现。但是目前部分中学德育的内容与以前德育的内容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仍然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教师以英雄事迹和模范故事为主要内容进行德育。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出现“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说”的情况。学生认识不到德育的魅力,感受不到德育的价值,容易对德育持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三、德育方法缺少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过多地依赖于说教,收效甚微。在德育工作过程中,部分老师看问题只注重表面,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解决具体问题,强迫学生接受既定的原理和规范,缺乏与学生间的情感共鸣。这种强制灌输方式,使得学生难以接受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缺乏创新的德育方法,会影响学生德育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影响现代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缺乏专业的德育师资队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同样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德育的质量与效率。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期刊发表师资队伍。但是现在中学的德育工作普遍由班主任承担,很多班主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德育培训,他们缺乏足够的德育专业素质,缺乏德育的经验,导致其教育方式欠妥,在处理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时容易引发冲突,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关热词搜索:德育期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