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音乐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其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对专业性的追求过多
由于传统教育发表论文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一些院校在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对音乐教育教学的专业性追求表现过多,但对音乐教育的功能则相对忽视,从而对音乐教育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比如,音乐教育课堂教学中,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会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声乐演唱技巧与乐器演奏技能方面,并且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中,也是以上述两项内容及有关技术指标作为核心的考核要素。对培养音乐人来讲,这种模式在音乐教育发展中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但是从学生培养目标上分析,则存在较大的偏差。对于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来讲,音乐教育的开展并不需要学生具备十分高超的音乐技能和演奏技巧,而是需要通过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进行透彻了解,从而开展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以达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下各类教学活动有效开展、音乐教育开展的目的。根据上述情况,为避免音乐教学中对专业性追求过多情况发生,就需要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或者是学校进行音乐课程设置时,从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音乐课程设置和音乐教育实际需求的相互契合度,将教学开展的重点更多的放在对学生音乐教育特点的领悟和体会等方面,从而通过积极的教育教学开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使其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需求,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
二、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随意性与盲目性较为突出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课程与教育内容之一,结合其教育教学现状,由于国内多数院校的音乐教育开展中,主要沿用其他高等院校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课程与内容涉及,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不足,从而导致其教学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较为突出。比如,音乐教学开展中,以钢琴课程教学为例,虽然为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一些院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钢琴等教学设施设备,并通过开放式管理,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练习推进,但是学生在接受这类课程模式与教学情况后,进入岗位工作时会发现一些幼儿园并未配备钢琴,只配置了电子琴与风琴等其他乐器,从而就会出现按照学校课程进行照本宣科的学习,这并不能满足实际岗位工作需求。此外,一些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开展中,还存在受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实际教学中的各类硬件设施或者是师资力量不足,不能够遵循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等问题,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平衡,在岗位工作开展中不够称职等,也会对音乐教育发展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音乐教育中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足,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结合音乐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从音乐教育的学科课程分科发表论文研究角度出发,可发现其存在较为突出的各学科联系不足、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等问题。音乐教学开展中,不仅需要通过教学开展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作为媒介,利用音乐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科教学以及各学科的融合发展中得到提升,最终实现音乐教育开展基础上的学生综合发展与全面提升目标。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中,学生所需的专业能力及其要求标准从根本上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需要对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与强化,同时注意通过跨学科拓展,加强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美术与舞蹈等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为音乐教育的开展及其质量效果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教育开展中,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思想影响,习惯运用专业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从而导致其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与教师对音乐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把握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导致实际教学开展的内容和学生未来岗位工作内容相互脱节,容易在就业过程中被其他经验更加丰富与能力较高的教师所替代。针对上述情况,在音乐教育开展中,就需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渗透与联系强化,从而通过各学科教学开展,促进学生在教育教学开展基础上的综合素养与各项能力全面提升。
四、音乐教育中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生动性
音乐教育中,由于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本身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主动性明显不足。针对该情况,如果在具体教学开展中,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对音乐要素的深入分析不足,就会无法使用较为生动且形象、有趣的语言对音乐的乐理知识进行讲述,必然会造成音乐教育中乐理知识教学更加抽象、乏味,对学生音乐理论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不足,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教育,以及音乐乐理知识发表论文学习的内在乐趣,也不能真正体会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艺术美感,最终影响到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