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具体可采用问题引导法、讲故事法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同时,教师要善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和音乐,辅助课堂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阅读情境,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阅读,感受沉浸式阅读的快乐。在阅读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并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

       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为例,教师要积极创设阅读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深入学习论文发表相关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播放舒缓的音乐,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氛围,接着使用PPT播放老虎的动画形象,并用生动、有感染力的语气进行课文朗读,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之后教师可利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便使学生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师“:大家找一找,作者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具体使用了哪些词汇?”生“:美滋滋、激动、兴高采烈、得意……”师“: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生:“抓狂、忐忑、羞愧、厌恶、痛苦……”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谁来分享一下?”生:“有一次我忘记把数学作业装进书包里,在老师收作业时特别忐忑,害怕老师责怪,或者不相信我忘记带作业。我就特别紧张地看着老师,小声解释自己忘记带了。老师看了看我的眼睛,并没有责怪我,告诉我明天记得拿来,我才把提着的心放下来。”师:“这位同学忘记带作业,说自己心里特别忐忑、紧张,最后得到老师的理解,才放轻松,心里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

       以上,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换言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进一步指导和教学,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创建必要条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策略

二、以提问方式引导目的性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利用灵活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使其在思考中学习语文知识,逐渐发展阅读思维和逻辑,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选择引导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增强阅读的目的性。通过在不同阅读阶段设置对应的问题,以递进式问题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可推动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容。在问题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可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奠定基础。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从简单的生字词着手,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对写作技巧、思想感情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解读,深入理解文本。

       以《观潮》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及不理解的句子;②用一句话总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③选出几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接着教师可以随机叫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与学生一起精读文章,具体可选取分段朗读、小组朗读等不同方式,并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即观潮前、观潮时及观潮后,然后进行提问:“①观潮前江面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是如何描写江面的?②观潮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钱塘江的?使用了哪些词汇描写声响?使用了哪些词汇描写画面?③观潮后江面是怎样的景象?与观潮前是一样的吗?”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文本,对文本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进行解析。

       以上,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具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文本内容,而这可以带动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用阅读任务单指导阅读技巧

       为了实现有目的性的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自主设计阅读任务单,以此让学生明确不同时间的阅读任务,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逻辑,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设计循序渐进式阅读任务单,对学生阅读技巧进行指导。具体而言,教师要按照“阅读理解文本主要内容→理清文本逻辑顺序→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的顺序设计任务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任务单的内容应由浅入深,包含强调生字词、梳理文本结构、理解思想感情、分析论文发表写作技巧、自我反思等。此外,学生需根据任务单内容和问题,将思考落实到写作上,即每位学生都要经过思考将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概言之,阅读任务单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观潮》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阅读任务单辅助教学,内容如下。第一,预习任务。①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写在下面;②按照观潮前、观潮时、观潮后三个阶段对课文结构进行划分;③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④有条件的学生可使用互联网收集钱塘江相关资料,了解钱塘江水文信息、地理位置及观潮时间等。第二,第一课时。①用下述多音字进行组词:薄bó(),báo(),bò()等;②朗读课文,说一说哪一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③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第2~5段分别描写了哪些景象;④说说观潮前后江面变化情况。第三,第二课时。①作者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②课文表达的情感;③学习本课的收获;④根据作者的写作技巧,仿写一段雷雨、暴雨的语段。由此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提取文本重要信息,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并能对词句进行赏析,想象文本描绘的情境,抓住重要段落体会文本的情感和内涵。

       此外,教师也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善用阅读任务单,以此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郑渊洁的《皮皮鲁传》,并根据书籍内容设计阅读任务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填写。内容包括“:①阅读任务: ;②阅读时间: ;③阅读成果: ;④阅读体会: 。”设置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勇敢表达,大胆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而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任务单可以掌握学生的阅读质量,更有利于督促课外阅读活动的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策略

四、整合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依赖于教材文本,而应积极拓展阅读资源。教师可通过查阅网络书籍排行榜、新课标推荐阅读书目等,收集更多阅读论文发表资源,并将其提供给学生选择,以充实学生阅读量,扩展其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引入课外阅读资源,可给学生带来更多元的阅读体会,对于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设置读书角,并放置有趣的书籍,让学生在校期间也能自主阅读。读书角的设置可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进行自由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童话故事书”为主题组织阅读月,给学生开具推荐书目单,让学生阅读,如《金近童话》《我的动物朋友》《彼得·潘》《叶圣陶童话》《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学生可自由选择书籍阅读,教师则要编制阅读任务单检查学生阅读成果。另外,教师也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榜样作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家长和教师的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基于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体会,用自己爱读书的习惯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里和学生进行亲子共读,一同阅读书目,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进而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影响下逐渐养成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可逐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五、重视反思反馈,促进阅读积累

       教师需要重视阅读后的反思和反馈环节,借助反思反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从阅读文本切入,由文本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进行思维的碰撞。具体而言,教师在语文课堂结束前,可利用5~10min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馈,使其主动思考阅读后的收获。最初由于小学生不理解阅读反思的目的和内容,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主动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理解和体会,然后再让阅读能力好的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作为示范,从而引导全班学生大胆表达,主动阐述自己阅读后的反思。学生阐述期间,教师要用点头、注视等身体语言鼓励学生,并在学生阐述后带头鼓掌,肯定学生的表现,以建立良性情绪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后反思的习惯。

       例如,在《精卫填海》教学中,教师可利用10min鼓励学生进反思,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师:“同学们,我们阅读了《精卫填海》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精卫你们喜欢吗?”生1:“当然喜欢,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难完成,但仍然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它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师:“看样子同学们对于精卫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勇敢坚持。那么放在今天的社会,如果你是精卫,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洪水、溺水等事故的发生呢?”生2“:我们可以用护栏把海边围起来,或者开放浅水区域让人们游玩。”生3:“安装监控设备,对海边进行监控,确保在有人进入深海区域后的第一时间被发现。”生4:“要在海边设置救生设施和救生员,避免溺亡事故。”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策略

       阅读后的反思总结能够扩大阅读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其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积累论文发表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学生个人成长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阅读笔记本,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好词、心得体会进行整理,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教师还可定期利用班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互相分享阅读的心得体会,逐渐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积累的习惯,最终通过坚持积累将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建立终身阅读的意识。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论文发表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具体可采用问题引导法、讲故事法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同时,教师要善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和音乐,辅助课堂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阅读情境,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阅读,感受沉浸式阅读的快乐。在阅读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并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

       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为例,教师要积极创设阅读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深入学习论文发表相关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播放舒缓的音乐,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氛围,接着使用PPT播放老虎的动画形象,并用生动、有感染力的语气进行课文朗读,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之后教师可利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便使学生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师“:大家找一找,作者是怎么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具体使用了哪些词汇?”生“:美滋滋、激动、兴高采烈、得意……”师“: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生:“抓狂、忐忑、羞愧、厌恶、痛苦……”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谁来分享一下?”生:“有一次我忘记把数学作业装进书包里,在老师收作业时特别忐忑,害怕老师责怪,或者不相信我忘记带作业。我就特别紧张地看着老师,小声解释自己忘记带了。老师看了看我的眼睛,并没有责怪我,告诉我明天记得拿来,我才把提着的心放下来。”师:“这位同学忘记带作业,说自己心里特别忐忑、紧张,最后得到老师的理解,才放轻松,心里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

       以上,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为阅读教学的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换言之,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进一步指导和教学,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创建必要条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策略

二、以提问方式引导目的性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利用灵活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使其在思考中学习语文知识,逐渐发展阅读思维和逻辑,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选择引导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增强阅读的目的性。通过在不同阅读阶段设置对应的问题,以递进式问题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可推动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容。在问题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可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奠定基础。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从简单的生字词着手,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对写作技巧、思想感情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解读,深入理解文本。

       以《观潮》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及不理解的句子;②用一句话总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③选出几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接着教师可以随机叫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与学生一起精读文章,具体可选取分段朗读、小组朗读等不同方式,并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即观潮前、观潮时及观潮后,然后进行提问:“①观潮前江面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是如何描写江面的?②观潮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钱塘江的?使用了哪些词汇描写声响?使用了哪些词汇描写画面?③观潮后江面是怎样的景象?与观潮前是一样的吗?”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文本,对文本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进行解析。

       以上,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具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文本内容,而这可以带动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用阅读任务单指导阅读技巧

       为了实现有目的性的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教师可以自主设计阅读任务单,以此让学生明确不同时间的阅读任务,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逻辑,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设计循序渐进式阅读任务单,对学生阅读技巧进行指导。具体而言,教师要按照“阅读理解文本主要内容→理清文本逻辑顺序→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的顺序设计任务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任务单的内容应由浅入深,包含强调生字词、梳理文本结构、理解思想感情、分析论文发表写作技巧、自我反思等。此外,学生需根据任务单内容和问题,将思考落实到写作上,即每位学生都要经过思考将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概言之,阅读任务单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观潮》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阅读任务单辅助教学,内容如下。第一,预习任务。①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写在下面;②按照观潮前、观潮时、观潮后三个阶段对课文结构进行划分;③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④有条件的学生可使用互联网收集钱塘江相关资料,了解钱塘江水文信息、地理位置及观潮时间等。第二,第一课时。①用下述多音字进行组词:薄bó(),báo(),bò()等;②朗读课文,说一说哪一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③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第2~5段分别描写了哪些景象;④说说观潮前后江面变化情况。第三,第二课时。①作者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②课文表达的情感;③学习本课的收获;④根据作者的写作技巧,仿写一段雷雨、暴雨的语段。由此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提取文本重要信息,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并能对词句进行赏析,想象文本描绘的情境,抓住重要段落体会文本的情感和内涵。

       此外,教师也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善用阅读任务单,以此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郑渊洁的《皮皮鲁传》,并根据书籍内容设计阅读任务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填写。内容包括“:①阅读任务: ;②阅读时间: ;③阅读成果: ;④阅读体会: 。”设置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勇敢表达,大胆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而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任务单可以掌握学生的阅读质量,更有利于督促课外阅读活动的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策略

四、整合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依赖于教材文本,而应积极拓展阅读资源。教师可通过查阅网络书籍排行榜、新课标推荐阅读书目等,收集更多阅读论文发表资源,并将其提供给学生选择,以充实学生阅读量,扩展其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引入课外阅读资源,可给学生带来更多元的阅读体会,对于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设置读书角,并放置有趣的书籍,让学生在校期间也能自主阅读。读书角的设置可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进行自由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童话故事书”为主题组织阅读月,给学生开具推荐书目单,让学生阅读,如《金近童话》《我的动物朋友》《彼得·潘》《叶圣陶童话》《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学生可自由选择书籍阅读,教师则要编制阅读任务单检查学生阅读成果。另外,教师也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榜样作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家长和教师的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基于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体会,用自己爱读书的习惯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里和学生进行亲子共读,一同阅读书目,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进而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影响下逐渐养成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可逐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五、重视反思反馈,促进阅读积累

       教师需要重视阅读后的反思和反馈环节,借助反思反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从阅读文本切入,由文本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进行思维的碰撞。具体而言,教师在语文课堂结束前,可利用5~10min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馈,使其主动思考阅读后的收获。最初由于小学生不理解阅读反思的目的和内容,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主动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理解和体会,然后再让阅读能力好的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作为示范,从而引导全班学生大胆表达,主动阐述自己阅读后的反思。学生阐述期间,教师要用点头、注视等身体语言鼓励学生,并在学生阐述后带头鼓掌,肯定学生的表现,以建立良性情绪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后反思的习惯。

       例如,在《精卫填海》教学中,教师可利用10min鼓励学生进反思,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师:“同学们,我们阅读了《精卫填海》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精卫你们喜欢吗?”生1:“当然喜欢,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难完成,但仍然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它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师:“看样子同学们对于精卫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勇敢坚持。那么放在今天的社会,如果你是精卫,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洪水、溺水等事故的发生呢?”生2“:我们可以用护栏把海边围起来,或者开放浅水区域让人们游玩。”生3:“安装监控设备,对海边进行监控,确保在有人进入深海区域后的第一时间被发现。”生4:“要在海边设置救生设施和救生员,避免溺亡事故。”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策略

       阅读后的反思总结能够扩大阅读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其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积累论文发表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学生个人成长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阅读笔记本,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好词、心得体会进行整理,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教师还可定期利用班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互相分享阅读的心得体会,逐渐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积累的习惯,最终通过坚持积累将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建立终身阅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