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创业教育方面形成了相对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但是创新教育却并没有跟上创业教育的前进步伐,也没有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究其原因,是创新教育比较抽象,它不能像数学或者写作那样上几门课就能掌握,也不能像创业教育那样通过创业过程理论实践达到教育目的,创新教育尽管过于抽象,既无统一的传授模式,又无一致的评价标准,但左右个人创新能力发展的三大要素却是相对明确的,即环境、技能和阅历。要想实现有效的创新教育,必须对这些要素进行论文发表分析和应用。
一、环境要素
环境是创新者成长的外部因素,影响创新者阅历与技能的培养。当前成立的各种创客空间或者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在设计上往往采用开放型办公室就是出于营造创新环境的考虑,由于开放型办公室更利于同事间交流沟通,在讨论中他们时常擦出创意的火花。因此,高校的实验室、创客空间也可以借鉴这种开放空间的做法,避免将学生封锁在独立的空间中。学生们往往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这样的开放空间,在无形中打开了学生之间的空间阻隔,使他们随时可以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终形成富有新意的“点子”,甚至开展创新行动。
二、技能要素
技能是创新者成长的内在因素,保障了创新行动的有效开展。创新行为要求创新者具有创造性、好奇心、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及不怕失败的心态。这些都是创新者的技能,那么高校就要在创新教育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学生需要创造性、好奇心,那就开设科学史类的课程;学生需要某一领域的专业学术论文发表知识。那就邀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学生需要发散性思维,那就开设创造学类的课程;学生需要愈挫愈勇的精神,那就开设成功学和心理学的课程;学生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那就开设交际学类的课程;学生需要待人接物的能力,那就开设社交礼仪类的课程。高校要针对学生的需求,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三、论文发表阅历要素
阅历是创新者经历和认识的总和,构成创新者的创新气质。高校学生因为一直生活在校园,直接接触外界事物较少,阅历普遍较浅。而创新者需要足够的阅历帮助他们看清事物、解决问题,造成学生的阅历较少与创新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并解决这种矛盾,高校需要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道路,通过这两种途径,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经历,提升学生的认识。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也要组织学生多参加校外实践,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团队合作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