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学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干预方法及其对语言障碍改善的效果期刊发表

一、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 通过操纵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治疗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消退、有节律唤醒、睡眠期刊发表限制、建立睡前常规、入睡时间调整、睡眠节律管理等(刘 建 君, 2001; 赵琴, 邵 智, 2020)。行为干预在改善睡眠问题和提高语言能力方面均有一定效果。例如, 曾宏等人(2020)通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睡起程序、保持规律的睡眠期刊发表时间以及养成良好的睡眠期刊发表习惯等措施对 3~6 岁儿童的睡眠问题进行干预, 结果显示, 这些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 降低夜醒频率, 增加独立睡眠期刊发表次数, 优化整体睡眠期刊发表质量, 同时还能提升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当前, 学前儿童的行为干预主要通过家长教育的方式开展, 即研究者指导、教育家长学习睡眠期刊发表问题行为干预的技术, 并在管理儿童睡眠时加以运用。这样一来, 家长受教育程度、参与程度、干预过程中照料者的改变、家庭活动或假期等造成的干预时间和地点的改变等都可能影响干预的效果。然而, 多数行为干预研究并未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image.png

二、药物治疗

      治疗睡眠问题的药物主要有褪黑素类药、抗抑郁类药、镇静催眠类药(如苯二氮卓类、咪唑吡啶 类)等(Malow et al., 2016)。临 床 研 究 显 示, 褪 黑素类药和镇静催眠类药除了能有效缓解睡眠抵触情绪, 缩短睡眠潜伏期, 减少夜晚觉醒次数外, 也能有效提高被试的语言能力(吴文华 等, 2021; 张 燕 平, 赵 平, 2019)。蒋慧等人(2019)的研究还发现, 与单纯应用苯二氮卓类药艾司唑仑组相比, 联合应用苯二氮卓类药艾司唑仑和咪唑吡啶类催眠药唑吡坦组睡眠质量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这可能与单纯用药时艾司唑仑用药量的增加

有 关, 因为艾司唑仑缺少唑吡坦的高度特异性, 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 使其他受体亚型或传导通路也被激活, 影响边缘系统功能, 使被试在语言等认知功能方面表现较差(李缘媚2014)。 

image.png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因器质性病变造成的睡眠问题。例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是由腺样体和扁桃体偏大以及呼吸道疾病造成的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 可以通过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鼻甲部位切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进行治疗(汪 瑶 等, 2016)。Caspari 等 人(2008)的个案研究发现, 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 6 个月, 一 名 6 岁失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提高了 10 倍 。可见, 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睡眠呼吸障碍可能是儿童语言发育受损的重要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睡眠期刊发表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学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干预方法及其对语言障碍改善的效果期刊发表

一、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 通过操纵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治疗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消退、有节律唤醒、睡眠期刊发表限制、建立睡前常规、入睡时间调整、睡眠节律管理等(刘 建 君, 2001; 赵琴, 邵 智, 2020)。行为干预在改善睡眠问题和提高语言能力方面均有一定效果。例如, 曾宏等人(2020)通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睡起程序、保持规律的睡眠期刊发表时间以及养成良好的睡眠期刊发表习惯等措施对 3~6 岁儿童的睡眠问题进行干预, 结果显示, 这些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 降低夜醒频率, 增加独立睡眠期刊发表次数, 优化整体睡眠期刊发表质量, 同时还能提升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当前, 学前儿童的行为干预主要通过家长教育的方式开展, 即研究者指导、教育家长学习睡眠期刊发表问题行为干预的技术, 并在管理儿童睡眠时加以运用。这样一来, 家长受教育程度、参与程度、干预过程中照料者的改变、家庭活动或假期等造成的干预时间和地点的改变等都可能影响干预的效果。然而, 多数行为干预研究并未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image.png

二、药物治疗

      治疗睡眠问题的药物主要有褪黑素类药、抗抑郁类药、镇静催眠类药(如苯二氮卓类、咪唑吡啶 类)等(Malow et al., 2016)。临 床 研 究 显 示, 褪 黑素类药和镇静催眠类药除了能有效缓解睡眠抵触情绪, 缩短睡眠潜伏期, 减少夜晚觉醒次数外, 也能有效提高被试的语言能力(吴文华 等, 2021; 张 燕 平, 赵 平, 2019)。蒋慧等人(2019)的研究还发现, 与单纯应用苯二氮卓类药艾司唑仑组相比, 联合应用苯二氮卓类药艾司唑仑和咪唑吡啶类催眠药唑吡坦组睡眠质量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这可能与单纯用药时艾司唑仑用药量的增加

有 关, 因为艾司唑仑缺少唑吡坦的高度特异性, 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 使其他受体亚型或传导通路也被激活, 影响边缘系统功能, 使被试在语言等认知功能方面表现较差(李缘媚2014)。 

image.png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因器质性病变造成的睡眠问题。例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是由腺样体和扁桃体偏大以及呼吸道疾病造成的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 可以通过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鼻甲部位切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进行治疗(汪 瑶 等, 2016)。Caspari 等 人(2008)的个案研究发现, 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 6 个月, 一 名 6 岁失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提高了 10 倍 。可见, 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睡眠呼吸障碍可能是儿童语言发育受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