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是新时代语境下高校美育课程创新性的支撑力量,善于从美育课程建设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才能构建动态化美育课程期刊发表体系,实现美育课程资源整合、体系建设、课堂实施的良性循环。
一、完善美育课程评价期刊发表指标
基于高校美育课程创新性的课程评价指标,不能局限于审美素养,如期刊发表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实践力及审美创造力,还需要以美育与德育、文化教育、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为依据将道德品质、文化品格、思辨能力、思想水平、政治素养等融入美育课程指标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美育与德育、文化教育及思政教育虽然在核心追求上具有共同性,但对人的培养则各有侧重,因此在编制美育课程评价指标时一方面需要把握好美育的本质及课程属性,明确美育所对应的各类基本素养与实践能力,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美育课程评价指标框架;另一方面提炼美育与德育、文化教育、思政教育的交互点与交叉内容,以此为依据完善美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如美育课程对应的审美素养之一为审美感知力,将其作为一级指标,下设“于古今中外文化内提炼审美经验”“判断多元审美观念”“包容不同审美情趣”等二级指标,以此形成横向上囊括美育与其余学科整合,在纵向上兼顾学生基本素养的美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建期刊发表多元主体美育课程评价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需要将美育课程评价意图渗透至学生学习、社会交往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由学校、课程教师、专业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等多元主体构成的美育课程评价体系,接纳来自多方主体的意见与建议,以评价结果为导向优化改进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断调整美育课程结构,并实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审美观念与心理状态等,根据学生行为表现、审美判断依据、审美实践行为等个性化制定以美育人方案,以此适应学生成长需求,保证美育课程与时俱进,有效提升美育期刊发表课程的创新性。
三、期刊发表结语
高校美育课程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驱动力。目前高校美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不明晰、形式单一且内容滞后的问题,建议高校明晰美育课程定位,实现美育与德育、文化教育及思政教育的有机整合。同时,将校园环节塑造为美育课程资源,依托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审美素养及道德品质。此外,推动美育课程的数字化创新,积极搭建美育在线平台、开发VR课程等增强美育感染力与影响力。最后,构建完善的美育课程评价指标及多元主体美育期刊发表课程评价体系,以促进高校美育课程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