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刊发表引言
数字课程是高校美育期刊发表创新性的驱动力,将传统以文字及教材为载体的美育课程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鲜明的图像、影像、音频等,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知觉,帮助学生获取充足的审美感性材料,从而实现自身思想观念至理性的迁移,助推学生形成鉴赏评价、思辨能力。
二、期刊发表搭建线上
美育课程平台,满足学生多元化体验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各类信息媒介层出不穷,在为学生学习、社会交往等提供便利的同时,网络内充斥的多元化审美观念、不良审美思潮、虚假负面信息等也为高校美育课程创新性带来了多元化挑战。若想契合时代脉搏、扎实推进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便需要入驻网络、利用网络,抢先占领网络美育高地。为此,建议高校积极搭建线上美育课程平台,根据多元媒介的信息传播特点精心制作美育课程内容,实时发布美育咨询,整合前沿先进的美学思想、美学精神等,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泛在式、移动式与开放性的美育课程平台学习知识、欣赏作品、交流感悟、分享经验,从而提升美育课程质量,扩大美育的辐射面与影响力。
三、开发虚拟现实课程载体,增强期刊发表美育课程的感染力
虚拟现实技术是新时代语境下高校美育课程创新性的集中体现。将抽象笼统的美育课程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且具有交互性的虚拟现实影像,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深化学生对美学原理的理解与认知,使学生领略到美育课程的独特魅力,并显著增强美育课程的感染力。期刊发表例如将中西方绘画相关知识与作品等转化为数字资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中国画及油画的创作过程,将知识的被动式传输,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性汲取,引导学生于直观的VR影像内提炼出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在技法与美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性。同时,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以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其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行一动、一笔一墨,在细致品悟与欣赏中自然而然地领悟何为“气韵生动,象外生境”,感受到我国绘画追求“神似”,在乎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将画家的无限意识与旷达思想渗透至有限的画面与对象中;而西方绘画以表现主义、形式主义为主,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学生欣赏、观察、对比、分析,领会到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