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以观赏植物为载体寻找思政教育和专业发表论文知识的契合点

一、发表论文引言

       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要做育人的“大先生”。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是各专业课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观赏植物栽培学”以花卉、园林植物、草坪等兼有美化、绿化、净化、香化功能的植物为主,是集生产性、技术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课程。从绪论的世界园林之母到观赏植物的整形修剪,从种苗的繁殖到物种的起源、花语,课程多个章节涉及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理论、高尚情操、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是育人和育才有机统一的良好载体。课程围绕文化传承、爱国情怀、责任感、民族精神激发、专业兴趣、科学素养和个人品行修养提高等方面,在不同章节融入农业文化知识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在挖掘思政知识点的同时,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方式,提高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启发反思式以及文化熏陶式等发表论文教学手法的应用比重,力求使课程思政达到言而有物、忆而有情、思而有意的效果。

image.png

二、发表论文思政内涵及核心思想定位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各个章节挖掘思政要点,以求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教师育人职责。从《诗经》的“参差荇菜”开始,到《山海经》的芒草,再到《红楼梦》中的醉卧芍药,从神话传说,到医药典籍,再到现实主义小说无一能避开观赏植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农耕文明,让越来越多的人把观赏植物的价值由实用性、观赏性上升到文化性和民族性等精神层面。因此,课程以中华民族农业文化为核心,围绕文化自信、爱农、爱国、诚信、责任等主题挖掘思政发表论文内容。

image.png

三、课程各章节挖掘的思政发表论文内容及预期效果

       为充分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确定的文化传承和爱国等核心发表论文内容,课程在各个章节都挖掘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思政知识点,以求使课程思政的内容具体化、可操作化,其文化育人的效果达到持续性、长期性的目的,课程在每章内容都挖掘了思政知识点。如绪论部分结合我国观赏植物的悠久历史及其在世界植物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爱植物的意识和责任心。其次,在观赏植物发展史部分结合《诗经》《山海经》《本草纲目》《群芳谱》等古代著作中描述的观赏植物,启发学生体会观赏植物在古代生活和文化中重要性和广泛性,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珍视植物文化的效果。第一章的分类结合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观赏植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结合传统十大名花视频拍摄,引导学生体会“世界园林之母”的深刻含义,深化学生对植物与国家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加强民族自信,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第二章环境因素对观赏植物的影响部分,借助于大量的农谚,如“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阴不死的珠兰,晒不死的茉莉”“旱不死的茉莉,涝不死的栀子”以及“清兰花,浊茉莉”,来阐述温度、光照、水分、养料对观赏植物生长的影响,彰显人民在劳动中凝结的文化和智慧,加深学生对我国农耕文化的了解,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以“爱山者仁,爱水者智”为例,说明南北方气候、植被差异造成的性格差异,从而阐明环境、植物与人三者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同等重要的关系,使学生深刻理解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为推进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第三章以百合分株、珠芽、组培、种子等为例,阐明植物繁殖方法的多样性和物种繁衍目的一致性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常”和“变”的关系,体会“大道至简,殊途同归”隐含的方法多样性和目的一致性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坚守初心,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意识。第四章以观赏植物整形修剪和艺术造型以及盆景等为例,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美学元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各论部分以莲、竹子、梅花等为例,结合历史上著名的诗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引导学生洁身自好、正直不屈,树立正确的个人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发表论文 专业发表论文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以观赏植物为载体寻找思政教育和专业发表论文知识的契合点

一、发表论文引言

       高校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要做育人的“大先生”。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是各专业课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观赏植物栽培学”以花卉、园林植物、草坪等兼有美化、绿化、净化、香化功能的植物为主,是集生产性、技术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课程。从绪论的世界园林之母到观赏植物的整形修剪,从种苗的繁殖到物种的起源、花语,课程多个章节涉及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理论、高尚情操、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是育人和育才有机统一的良好载体。课程围绕文化传承、爱国情怀、责任感、民族精神激发、专业兴趣、科学素养和个人品行修养提高等方面,在不同章节融入农业文化知识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在挖掘思政知识点的同时,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方式,提高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启发反思式以及文化熏陶式等发表论文教学手法的应用比重,力求使课程思政达到言而有物、忆而有情、思而有意的效果。

image.png

二、发表论文思政内涵及核心思想定位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各个章节挖掘思政要点,以求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教师育人职责。从《诗经》的“参差荇菜”开始,到《山海经》的芒草,再到《红楼梦》中的醉卧芍药,从神话传说,到医药典籍,再到现实主义小说无一能避开观赏植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农耕文明,让越来越多的人把观赏植物的价值由实用性、观赏性上升到文化性和民族性等精神层面。因此,课程以中华民族农业文化为核心,围绕文化自信、爱农、爱国、诚信、责任等主题挖掘思政发表论文内容。

image.png

三、课程各章节挖掘的思政发表论文内容及预期效果

       为充分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确定的文化传承和爱国等核心发表论文内容,课程在各个章节都挖掘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思政知识点,以求使课程思政的内容具体化、可操作化,其文化育人的效果达到持续性、长期性的目的,课程在每章内容都挖掘了思政知识点。如绪论部分结合我国观赏植物的悠久历史及其在世界植物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爱植物的意识和责任心。其次,在观赏植物发展史部分结合《诗经》《山海经》《本草纲目》《群芳谱》等古代著作中描述的观赏植物,启发学生体会观赏植物在古代生活和文化中重要性和广泛性,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珍视植物文化的效果。第一章的分类结合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观赏植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结合传统十大名花视频拍摄,引导学生体会“世界园林之母”的深刻含义,深化学生对植物与国家文化发展关系的认识,加强民族自信,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第二章环境因素对观赏植物的影响部分,借助于大量的农谚,如“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阴不死的珠兰,晒不死的茉莉”“旱不死的茉莉,涝不死的栀子”以及“清兰花,浊茉莉”,来阐述温度、光照、水分、养料对观赏植物生长的影响,彰显人民在劳动中凝结的文化和智慧,加深学生对我国农耕文化的了解,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以“爱山者仁,爱水者智”为例,说明南北方气候、植被差异造成的性格差异,从而阐明环境、植物与人三者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同等重要的关系,使学生深刻理解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为推进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第三章以百合分株、珠芽、组培、种子等为例,阐明植物繁殖方法的多样性和物种繁衍目的一致性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常”和“变”的关系,体会“大道至简,殊途同归”隐含的方法多样性和目的一致性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坚守初心,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意识。第四章以观赏植物整形修剪和艺术造型以及盆景等为例,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美学元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各论部分以莲、竹子、梅花等为例,结合历史上著名的诗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引导学生洁身自好、正直不屈,树立正确的个人道德观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