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文发表服务
高职图书馆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服务、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论文发表研究服务的教辅机构,具有文献信息服务职能。高职图书馆在服务全校师生的同时,还要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服务是建设优质型高职图书馆首先具备的第一个基本要素,也是第一位的基本要素。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益和用户满意度。图书馆的全体馆员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具备全新的服务理念,让“知读者所需,急读者所急”的主动服务成为全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论文发表效能
效能是指某一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效用能量,反映该事物取得效果和利益的现实性和潜在性。它不仅体现效果和利益的大小和高低,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取得效果和利益的能力大小与强弱。效能主要从能力、效率、质量、效益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就高职图书馆而言,其服务能力既包括经费投入、设施设备、论文发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智慧化建设、服务空间等基础服务条件,还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和业务素质等活跃因素,更加注重外部力量的广泛参与程度。高职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更注重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值,服务更加科学且精准,即正确地服务而不浪费资源,能保证用最精准的服务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高职图书馆要获得理想的服务效率,就需研究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将馆藏资源进行有序分配,实现用户与资源的高度匹配,提高服务的精准度。高职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并不仅指所提供服务的优劣程度,它更是指提供“最适合用户需求”的服务。优质型的高职图书馆要提供的并非图书馆所认为的最优的服务,而是最适合高职院校及其相关各类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效益是指某事物经过系统运转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利益,关系到所做的事务是否正确,涉及到组织的结果和目标。高职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实质上就是战略的制订,它表现在服务体系的健全度、服务模式的创新度以及用户的满意度。
三、论文发表参与
优质高职图书馆的建设需全员共同参与。不仅包括院校领导、馆领导,还包括图书馆馆员、院校师生读者、行业专家,以及校企合作的行业用户。馆员是图书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最宝贵的资源。要充分发挥馆员在优质型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就要让馆员参与制订图书馆发展规划、组织目标和服务体系,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个馆员的责任范围;论文发表同时,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院校师生读者能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拥有服务需求的话语权,让图书馆的决策民主化。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并指导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保证优质型的高职图书馆朝着更加科学和专业的方向不断迈进。尤其是要充分考虑让校企合作的行业用户参与,充分听取来自一线行业用户的意见,可掌握院校开设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的前沿动态,有利于优质型高职图书馆建设。多元主体的参与能让图书馆的建设更加贴近需求、贴近行业、贴近优质。
四、论文发表创新
创新服务是优质型高职图书馆的基本要素,更是高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高职图书馆的行动模式是改变、核心动力是创新,尤其服务的创新。如在同一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那么这种服务就是品牌。创新服务不仅要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更需方式、论文发表方法创新、服务成果创新。优质服务需图书馆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在基于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适应需求,创造需求,引导需求。加大延伸服务、定制服务的力度,利用定制化服务来适应信息时代多元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高职图书馆是一个使能器、更是一个创新的助推器。要实现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引导,帮助用户进行创新创造,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创新应成为优质型高职图书馆永恒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