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我们会张口说话开始,汉语伴随了我们一生。语文作为以汉语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对言语表达、人际沟通、论文发表写作等方方面面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自我们上学起,语文伴随我们整个学习生活,伴随我们一生。幼儿园起,语文的学习内容仅限于认字识字、日常用语;进入小学,语文的学习更深一层,涉及组词、造句、写日记等内容;升至初中,语文又增添了更多的学习内容,有了诗词鉴赏、短篇阅读及短篇写作等内容;及至高中,语文学习再次升华,涉及的学习内容更深一层。特别是高中语文的阅读,在文章的结构、种类、中心思想、行文脉络等多方面都更加深入,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理解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中语文是高中主要课程之一,是我们的母语课程,同时也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模块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解决的难点。要教好高中语文阅读,就要从多个方面下手,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兼顾教学内容与学生掌握情况,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此外,许多学生存在理解能力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知识储备量小、喜欢文章类型有限等方面的问题,这也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教好语文阅读课程,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其次要做到教学有效果,所谓有效果就是指要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眼界、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目的;最后就是选择正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科学有效的教学论文发表目标
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只有制定好了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教学;只有明确了教什么、如何教、教完后达到怎样的效果,才能教得好、教出效果。那么,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呢?
首先,制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以语文课本为基础,以当前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参考依据。语文课本能够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定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能够很好地把控教学目的,能够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很好的保证,进而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其次,论文发表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不能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分离。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所处阶段的心理活动、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特点全盘考虑进去,同时还要与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最后,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详细、具体、合理。所谓的详细、具体,就是教师要以课本中的文章为基础,注意分析文章时的清晰性和完整性,一定要将一篇文章的结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作者的态度等各元素考虑齐全;每解读一篇文章,都要有始有终,不能贪多求大,忽略某些重要的细节,导致文章解读偏离主题。所谓合理,就是教师在解读文章时,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参考,切忌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一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那么即便讲得再好,分析得再清晰明了,也很难发挥任何实际作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论文发表互动
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学到的也只能是去看黑板上教师写下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而没有真正掌握这些技巧,在后续的做题以及阅读中,仍停留在之前的层次。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逐渐形成“教师讲—学生听—不会用”的恶性循环,教师成了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成了教师思路下的“机器”,只能按着教师的想法去运转。
而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助。教师要做的事是尽可能多地去为学生想,对于课堂上讲的阅读技巧,在当堂课上就可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让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不要让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的,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也要更多地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刻意多设置一些问题,课堂上找机会向学生提问,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与见解,多与学生沟通,时刻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路跟上文章中故事发展的节奏;多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是一个人的演讲,而是多个人的互动。如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教师在上课前可预备好所要提的问题,如:周朴园在整个故事中,心理是如何变化的?鲁大海在与周朴园发生激烈冲突的过程中,反映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鲁侍萍对往事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她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表述,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点评,并给出相应的标准答案。这一系列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将学到的论文发表阅读技巧应用到实际阅读中去,同时也发挥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丰富论文发表教学手段,鼓励学生阅读
以往的教学手段大多是以教师板书为主,鲜有插图、配音等内容,这不仅会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单一枯燥,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一些较为复杂的文章情节,不免让学生难以理解。而当前科技的发展也为教学带来了福音,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互联网在课堂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手段也逐渐丰富起来,图片、动图、音频、视频等相继展现在多媒体屏幕上。
在论文发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多媒体利用起来,用网上的相关视频、图片来补充书本上比较枯燥的文字,有时用语言难以解释的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事情发展情况、作者所处境遇,通过视频的方式却能简单明了地展现出来。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无论教师用语言如何描述,总是不能将作者所描绘的月下荷塘的美景展现给学生,但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荷塘美景视频,学生便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再如,教师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通过课本上的文字,或多或少能让学生想象到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术和整个弹奏过程中音调的高低起伏。但单看文字,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体会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怎样的场面,教师也很难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场面。但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音频,将琵琶女弹奏的曲子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这一震撼的场面,体会琵琶女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白居易的心理活动,更能加深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总结、完善教学方法,并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结合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科技文献,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主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