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区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其有效开展,可以激发孩子的很多潜能。发表论文益智区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在活动开展中要与其他区域进行结合才能够发挥其最大功效。而益智区木玩游戏正是建构与益智的有效结合,通过木玩这一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结合益智区的活动模式, 让建构游戏体现益智价值。
“木玩”是一种强调“玩中学”理念的趣味游戏,它适宜幼儿的特点,有实操性、多功能等优势价值。在益智区域内结合木玩游戏,可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建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开发幼儿的大脑,让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但在当前的益智区域内结合木玩游戏中,还存在诸多发表论文问题。
一、发表论文材料形式乏味
材料是木玩游戏的灵魂, 它决定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高低,也决定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及诸多能力的发展程度。在现阶段的木玩游戏中,教师发表论文往往会在益智区内为孩子们一次性提供单一类型的卡普乐玩具,不顾及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局限了幼儿探索更多玩法的可能性,违背了“遵循孩子玩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创造兴趣”的指导思想,致使孩子觉得木玩游戏乏味、枯燥。
二、发表论文空间、时间不足
木玩游戏是一种需要幼儿进行主动创造及动脑思考的游戏,足够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是前提保证。但在现阶段木玩游戏与益智区的融合中,幼儿的活动区域只有班级内的一处角落, 且常因时间受限而玩得不尽兴。因此,发表论文在木玩游戏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最大限度提供愉悦自主的游戏空间环境,避免幼儿丧失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发表论文介入时机不佳
发表论文《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合作者、支持者及引导者。”可见,教师应将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自发地解决问题。但在当下的木玩游戏引导中,很多教师会因为“担心”幼儿做不好,直接帮助幼儿进行游戏或不给幼儿提供尝试机会,直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去做”。这种方式下,幼儿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还形成了依赖性,使得木玩游戏出现效果“打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