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融入探究性实验会使课堂发表论文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在原有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实验部分,很容易导致学生吃不消,思路跟不上。要想推进授课的系统性,需要教师灵活把握有效穿插。
一、发表论文兴趣引导深度激发学生实验探究欲望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融入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首先做好兴趣引导工作,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抛出实验的相关发表论文内容,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同时学生的动手意识也可以被更好地调动,让学生可以边学习边思考、边实验边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物学习的趣味性。
以认识生物这部分课程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地取材。从校园中寻找一只蚂蚁到课堂上来,有效观察蚂蚁的外形、行进路径和行为模式等,并让学生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来尝试描述,贴近学生的认知兴趣,恰当地引出一些简单实验,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边操作边学习边思考。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除了蚂蚁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陆生动物,水生动物以及鸟类等,分别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更好地区别不同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对于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加深。同时,对于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描述,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准确的指导,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鲜活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习惯,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二、融入家庭探究性发表论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意识
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发表论文实验推进的过程中,一些简单的小型实验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但是还有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一节课难以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庭中更好地探究,再让学生将实验结果带入课堂,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这样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空间。对于一些实验,学生还可以落实多组对比数据,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
以测定种子发芽率为例。这一实验落实的困难有3点:第一,实验需要的周期较长。比如玉米种子的萌发大概需要3~7天。这期间需要对种子精心呵护,每天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等,在课堂中推进难度较高;其二,该实验需要的材料较多,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在实验落实的过程中,一般一种植物实验需要30粒种子,并将其放到4~5个培养皿中观察。需要准备大量材料,并腾出较大空间来培养;第三,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每天记录实验结果,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所以这一探究性实验的落实只能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下完成。这样,学生除了可以通过种子来做实验之外,还可以同时培养更多植物的种子,如绿豆、萝卜、玉米、西红柿、菜豆、小麦、花生等。多种实验材料都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并随时观察和记录。当学生家庭实验取得初步的记录成果之后,再让学生将自己培养的种子或者拍摄的图片、视频等带人课堂。让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就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
将家庭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不仅生成了种子发芽率的数据表格,而且录制了精美的视频,生成了客观的图像。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种子发芽过程中种子每一天的细微变化。学生可以获得课本之外的一些鲜活发现,对于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有效发表论文创新为学生独立实践奠定
良好基础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除了随堂小实验、家庭实验之外,教师还要探索融入一些创意元素,如电子实验等,为学生自主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在电子实验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侧重于为学生独立操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找准切入点,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更加高效。
例如,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这个实验落实的过程中,如果直接让学生观察一条鱼,学生常常分不清一些器官及其名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为学生进行电子实验的演示,让学生在镜头下观察和认识鲫鱼的各个器官及名称、作用等。在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再观察实物并尝试进行解剖。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学生求证分析意识也能大大增强。
此外,还有一些实验学生独立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电子实验为学生有效展示,可以预防一些意外伤害的发生。例如,比较植物幼苗在土壤浸出液和在蒸馏水中的生长情况的实验,教师就可以通过电子实验为学生做好前期演示如何在家庭中尝试自制蒸馏水。这需要用到燃气灶,电饭锅等设备,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可以先用电子实验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过程及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接着再让学生尝试完成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树立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提升学生安全操作意识。这可以为学生以后进行一些高难度实验操作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实验是引领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一步。在实验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兼顾课程完整性,更要注重学生自身创新探究意识的培养。在发表论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究性实验,可以尝试将课堂内外有效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循序渐进渗透给学生规范化操作意识,提升学生综合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