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历史与现实:我国职业教育论文发表专业目录的历史脉络

       一般来说,专业目录是职业教育论文发表教学的基础性指导文件,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招生、统计以及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观测点和风向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制订、修订工作,至今已经开展了七次比较重要的目录制订、修订工作,呈现出阶段性推进、层次性布局、类型化发展的整体特点。因此,从历史逻辑来审视专业目录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学走向和社会学意义,将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能力并助推其高质量发展,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发展。

image.png

一、借鉴苏联经验,满足建国伊始对于技术论文发表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专业目录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新中国建立伊始,社会经济论文发表发展百废待兴,我国中等技术人才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经济恢复时期的需求,特别是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社会经济和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人才的短缺迫使我国重视技术教育。1951年6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技术教育大会提出“学校分科,逐步走向专门化、单一化”的主张,为中等技术教育专业目录的编制提供了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新中国经济水平较低、现代工业薄弱,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设置范围过宽、生产教育内容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脱节等问题凸显出职业教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此,1963年教育部便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统一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该目录主要参照苏联模式设置专业,以计划经济体系下产业部门分工和职业岗位为专业划分依据,并且按照学科进行专业分类,共设置8类,包括348个专业,其中,工科专业242个、农科25个、林科11个、医科12个、师范2个、财经35个、体育1个、艺术20个,呈现出“宽窄并存”的专业设置原则。1963年的专业目录是我国第一份比较完整的、规范的专业目录,尽管借鉴了苏联专业目录设置的方法,并体现出计划经济体系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但是为我国社会经济恢复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二、立足改革开放,摸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时期中高职业教育论文发表专业建设的“类型化”,探索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职业类型和岗位能力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动态化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职业种类、职业数量、岗位能力结构等方面,同时对于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就迫使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与时俱进,凸显出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本质属性,探索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

1.1993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

       虽然1963年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对于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岗位不断涌现出来,倒逼职业院校设置适应行业发展的新专业。据统计,我国1985年的中专专业数量已达608种,1992年达1500余种。实际上,教育部1963年发布的专业目录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专业设置不够规范、专业内涵不够明确、专业口径窄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要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职业技术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根据这一精神,1993年3月,国家教委发布了《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包括9科、49类、515个专业,呈现出“宽窄并存、以宽为主”的设置原则。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变化,使得中等专业学校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例如工科专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财经管理专业、第三产业专业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实际情况。

2.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增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吸引力和活力,更好地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的专业目录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2000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共设13个专业大类、270个专业、470个专业方向,呈现出“以宽为主、宽窄结合”的专业设置原则。2000年专业目录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即将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修订的,强化专业与岗位对接、专业服务产业。同时,该目录也是我国第一个适用于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打破了职业教育严格以学科为逻辑的专业设置传统,进而形成具有“类型化”特质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发表体制,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以往我国高职高专沿用本科院校的专业目录,确立了以学科逻辑系统为主导的专业分布以及科学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定位,暴露出同质化严重、类型化弱化等问题,与职业教育的论文发表学科属性和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逆转专业“学术化”“学科化”取向,回归职业教育本真属性。2004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共设19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类、532种专业。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管理,教育部随后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专业目录是高职高专第一部指导性专业目录,主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为原则,既体现出职业教育属性的内涵,也考虑到专业学科分类的逻辑,特别是增强了高职高专专业发展的自主权。

4.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型工业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工程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进而增加了一大批新职业和新岗位,同时也丰富了原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结构和内涵,使专业的内涵和外延有所扩展。此外,由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结构也出现了变化,生源的学习基础差异化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对专业提出了挑战。2010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共设19个专业大类、321个专业类、927种专业,并且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和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进而构建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等全方位对接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促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职业变化实现更为紧密的对接,彰显出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的本质属性,迈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一步。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构建“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目录的衔接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专业论文发表通道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信息通讯技术、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集群,实现了数字空间、物理空间和生物空间的深度融合,促使职业教育专业深度对接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岗位能力,进行动态更新、层次性布局、类型化发展,进而实现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更吻合,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共设19个专业大类、99个类、748个专业,该目录充分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重点、急需和鼓励的产业增设了相关专业,对于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实施减少或取消。同时,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中职高职衔接”以及“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此次专业目录修订还设置了高职专业目录与本科专业目录、中职专业目录的衔接体系,旨在打通中高职人才职业教育成长通道,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image.png

2.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2019年6月,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中认定全国200所院校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同年12月,教育部又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同时陆续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2020年10月,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了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目录》,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此次专业目录集中修订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盯产业链条、紧盯市场信号、紧盯技术前沿、紧盯民生需求,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促进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协同并进、和谐共生。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目录 论文发表 职业教育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历史与现实:我国职业教育论文发表专业目录的历史脉络

       一般来说,专业目录是职业教育论文发表教学的基础性指导文件,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招生、统计以及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观测点和风向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制订、修订工作,至今已经开展了七次比较重要的目录制订、修订工作,呈现出阶段性推进、层次性布局、类型化发展的整体特点。因此,从历史逻辑来审视专业目录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学走向和社会学意义,将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能力并助推其高质量发展,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发展。

image.png

一、借鉴苏联经验,满足建国伊始对于技术论文发表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专业目录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新中国建立伊始,社会经济论文发表发展百废待兴,我国中等技术人才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经济恢复时期的需求,特别是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社会经济和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人才的短缺迫使我国重视技术教育。1951年6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技术教育大会提出“学校分科,逐步走向专门化、单一化”的主张,为中等技术教育专业目录的编制提供了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新中国经济水平较低、现代工业薄弱,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设置范围过宽、生产教育内容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脱节等问题凸显出职业教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此,1963年教育部便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统一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该目录主要参照苏联模式设置专业,以计划经济体系下产业部门分工和职业岗位为专业划分依据,并且按照学科进行专业分类,共设置8类,包括348个专业,其中,工科专业242个、农科25个、林科11个、医科12个、师范2个、财经35个、体育1个、艺术20个,呈现出“宽窄并存”的专业设置原则。1963年的专业目录是我国第一份比较完整的、规范的专业目录,尽管借鉴了苏联专业目录设置的方法,并体现出计划经济体系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但是为我国社会经济恢复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二、立足改革开放,摸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时期中高职业教育论文发表专业建设的“类型化”,探索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职业类型和岗位能力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动态化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职业种类、职业数量、岗位能力结构等方面,同时对于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就迫使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与时俱进,凸显出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本质属性,探索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

1.1993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

       虽然1963年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对于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岗位不断涌现出来,倒逼职业院校设置适应行业发展的新专业。据统计,我国1985年的中专专业数量已达608种,1992年达1500余种。实际上,教育部1963年发布的专业目录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专业设置不够规范、专业内涵不够明确、专业口径窄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要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职业技术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根据这一精神,1993年3月,国家教委发布了《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包括9科、49类、515个专业,呈现出“宽窄并存、以宽为主”的设置原则。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变化,使得中等专业学校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例如工科专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财经管理专业、第三产业专业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实际情况。

2.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增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吸引力和活力,更好地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解决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的专业目录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2000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共设13个专业大类、270个专业、470个专业方向,呈现出“以宽为主、宽窄结合”的专业设置原则。2000年专业目录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即将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修订的,强化专业与岗位对接、专业服务产业。同时,该目录也是我国第一个适用于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打破了职业教育严格以学科为逻辑的专业设置传统,进而形成具有“类型化”特质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发表体制,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以往我国高职高专沿用本科院校的专业目录,确立了以学科逻辑系统为主导的专业分布以及科学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定位,暴露出同质化严重、类型化弱化等问题,与职业教育的论文发表学科属性和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逆转专业“学术化”“学科化”取向,回归职业教育本真属性。2004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共设19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类、532种专业。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管理,教育部随后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专业目录是高职高专第一部指导性专业目录,主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为原则,既体现出职业教育属性的内涵,也考虑到专业学科分类的逻辑,特别是增强了高职高专专业发展的自主权。

4.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型工业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工程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进而增加了一大批新职业和新岗位,同时也丰富了原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结构和内涵,使专业的内涵和外延有所扩展。此外,由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结构也出现了变化,生源的学习基础差异化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对专业提出了挑战。2010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共设19个专业大类、321个专业类、927种专业,并且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和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进而构建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等全方位对接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促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职业变化实现更为紧密的对接,彰显出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的本质属性,迈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一步。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构建“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目录的衔接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专业论文发表通道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信息通讯技术、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集群,实现了数字空间、物理空间和生物空间的深度融合,促使职业教育专业深度对接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岗位能力,进行动态更新、层次性布局、类型化发展,进而实现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更吻合,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共设19个专业大类、99个类、748个专业,该目录充分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重点、急需和鼓励的产业增设了相关专业,对于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实施减少或取消。同时,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中职高职衔接”以及“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此次专业目录修订还设置了高职专业目录与本科专业目录、中职专业目录的衔接体系,旨在打通中高职人才职业教育成长通道,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image.png

2.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2019年6月,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中认定全国200所院校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同年12月,教育部又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同时陆续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2020年10月,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了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目录》,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指出,此次专业目录集中修订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盯产业链条、紧盯市场信号、紧盯技术前沿、紧盯民生需求,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促进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协同并进、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