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发表论文有助于实现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内在价值,使人类的本质力量得以延伸。而实现智慧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借助智慧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笔者认为,这应把发力点放在信息素养的提高上,以信息化催生智能化,助力教育发展。
(一)学生信息发表论文素养现状
信息素养具有普遍性、层次性、实践性。信息发表论文素养是每个社会公民生活在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广泛的素质。信息领域的开放性为学生自我获取信息、掌握信息技能、了解信息道德提供了便利。信息素养的层次性随着个体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不断变化。信息素养的实践性表明操作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个体信息素养的重要尺度,其次是信息意识情感,理论的价值往往只能通过正确指导实践才可以充分彰显。
近年来,发表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作为头条热点充斥大众的视野,这不仅使学术环境受到负面影响,而且贬低学术发表论文研究的价值……学生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后备高素质力量,发生类似的事件无疑是社会的损失。笔者由此得出思考:教育发表论文能否让人更智慧?笔者认为,从学生内部发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部门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向学生信息化素养、心理抗压等能力的获得方面倾斜,有效降低这类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提升学生信息发表论文素养的对策与建议
1.教师层面
教师是智慧教育发表论文的首要实践者,是智慧校园的“核心人力”。学生感知的教师行为、策略支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其次,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兼顾情感支持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互动中关心并支持学生,激励学生克服焦虑与学习倦怠感,增加行为、认知、情感的投入,引导学生智慧创新。最后,教师应当遵循“思维互动是核心,情感互动为基础、行为互动为表现”的指导。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随着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而改变,使用信息技术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立足“循证实践”。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证据收集,提高自身分析能力和洞察力,兼顾不同主体的学习风格,增强学生的学习力,课程设计要“滋养整个大脑”,注重提高每节课的质量。在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阶段,现代化教学工具扮演的是加强任务和提高学习成效的角色,旨在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发展服务。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而机器也有其专长,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一些非生产性的认知载荷转到制品上,把精力投入在能力获得上。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形成一种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而不仅基于知识点,从而达成知识与技能、能力咬合的效果。
2.智慧校园建设
我们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实现智慧教育的着力点,让智慧教育的实施有所依托。数字校园建设聚焦“云资源、云课堂与云端学校”,“云”服务保障了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有序开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资源共享的实时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数据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情况下,2020年春季线上教学过程中,慕课(MOOC)占据所有线上教学资源的40%,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以往网络难以触达地区的学生也可以享受到优越的在线教育发表论文资源,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充分实践。如何让“教育插上技术的翅膀”成为教育技术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从而做到从“教育技术化到能力提升”的跨越发展,培养智慧型创新人才。全场景录播、全生态互动的理念助力高校构建智慧云端教育新视界,其中,教考融合教室、4K录播教室、轻录播教室、协作互动教室,有利于打造“教学考评管”的资源整合闭环模式,生动地呈现教学的过程和细节,录播可深度还原教学过程,有助于师生反思教学和意义反馈,助力双向减负。而空中课堂的搭建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资源,改进了教学模式,助力我国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此外,智慧校园建设不能忽视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我们要以校园文化、特色项目为着眼点,积极创办特色学校,从而形成影响力,实现智慧校园健康平稳发展。
3.改革评价体系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因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教育发表论文的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力为着力点,在学校这一阵地上把课堂教学作为“树人”的抓手,使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培养应当反映智能时代“智能泛在”的特点,时刻要明确的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生产,而不仅是传递与继承,其归根结底是要发展学生的四大核心能力,即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