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到青年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稳定的情感认同,必须遵循情感认同的特点,树立科学论文发表的理想信念,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实践作为落脚点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一、以理想信念构筑情感认同的精神论文发表支柱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论文发表支撑和灵魂所系,也是一个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引导、动员全体成员同心同德,共同推进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们攻坚克难、推动历史进步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中的“最大公约数”,它既规范了人们的价值追求,也涵盖了国家社会层面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规定了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要以理想信念的塑造为根本依托,筑牢他们的精神支柱。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他们的头脑,引导他们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以主体地位加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也是中国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要不断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并将这种认同内化为理性的价值追求,成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指出的是,在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论文发表活动中,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形式主义教育,找准教育形式和青年学生情感的共鸣点,以鲜活的内容激活理想信念教育的兴奋点。习近平总书记用“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钙”“总开关”等比喻来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90后”“00后”那些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同龄人披甲上阵、逆行出征、守望相助等,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指明了方向。这些鲜活的内容使得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加直抵人心,更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正确树立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价值取向,并将爱国情、报国志转化自觉行动,成为成就强国一代青春梦想的不竭动力。
二、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情感认同的文化论文发表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和道德论文发表源泉。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天下信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价值取向,在世代传承中已经深深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正是因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浸染、影响,无论自然灾害、外敌入侵,抑或外部封锁,从未能压垮过中国人民。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程中经历的又一个风浪,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坐标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华民族再一次展现出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每一个中国人面对危机时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公共利益的家国情怀,全体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万众一心,中国与各国的守望相助、投桃报李,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唤醒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履。
具体而言,首先,学校应形成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学校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自身发展的历史文化特点,营造传统文化的情景化氛围,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灵的启迪;通过各种形式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产品的设计增强青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力,提升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其次,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无论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综合素养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可以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运用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情感加深理性认知,提高课堂吸引力。在课堂设置上,需要增设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发表课程,并将之纳入高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教材内容,使其不仅吸引学生眼球,还要深入学生骨髓。引导青年学生在对经典文献的阅读和鉴赏中领略精髓。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借鉴中国诗词大会、朗诵者等形式开展情景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中触发情感深处的认同。最后,要发挥家风家训的辐射作用。作为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家风家训的积淀和烘托。要合理吸收传统家风家训中的精华,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在家风家训的传承中传播给每一个青年学生。
三、论文发表以人文关怀强化情感认同的内在驱动
人文关怀蕴涵在马克思对人的生存、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的关注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同样的,人文关怀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论文发表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核。因此,培育和践行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归根结底还是要从现实出发,从满足他们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与尊重出发,在思想教育与人生成长关爱、抽象理论灌输与现实生活关照相融合的过程中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可以感受到的幸福和快乐,才能激发情感上的认同,取得实效。
人文关怀最基本的表现为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于青年学生而言,他们的物质需要主要体现为满足学习和生活的必要物质条件,这就要求充分考虑他们的物质需要时,要着力从解决他们的生存生活需要出发,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当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奖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贫困生资助并不等同于经济帮扶,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给予经济扶助的同时,要关注他们学习、心理、思想等精神上的需求,给受助者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眼前困难,更要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当然,人文关怀的重心是要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论文发表世界。在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发展、提升和实现自我的心理需求,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他们的个体生命成长规律、内在需求,通过科学的方式选择和正确的价值引领,启发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并及时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