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与指标构成

       高等教育竞争力概念来源于国际竞争力领域。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在《全球竞争力报告1994》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能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生产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既能满足国际市场的检验标准,同时又能长期保持和扩大该国人民的实际收入的能力。”概言之,高等教育竞争力即高等教育系统在参与全球竞争中所拥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体现,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与国际合作能力四个构成要素。

(一)相关研究与文献述评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评价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一是高等教育竞争力与国家经济发展间关系。莱恩(LANEJ)等人设计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测验方法,研究了大学与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间关系。迪尔(DILLD)等人分析了OECD各国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二是高等教育竞争力指标构建与大规模比较研究。里斯本委员会参考OECD的教育评价指标构建了国家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研究。阿纳托利等人(ANATOLIA)选取UNESCO数据库中与高等教育相关的12个指标,对全球32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水平进行了排名。三是对高等教育中某一项竞争力状况的比较研究。帕夫林(PAV-LINS)等人调查研究了欧盟国家4.5万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卡诺伊(CARNOYM)等人运用产品指数测算办法研究了“金砖四国”工程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阿德奇维利(ARDICH-VILIA)等人比较研究了“金砖四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国内学者围绕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内涵与评价指标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一是大规模国际比较研究。王素等人从高等教育论文发表发展水平和贡献两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2项指标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测评53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竞争力状况。周群英等人运用因子分析、线性加权方法和聚类分析实证研究了4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二是国情相似国家或地区间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比较。徐燕琴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例,比较研究了两地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制度保障与高等教育竞争力间的关系。唐晓玲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为数据源,研究了中国省域高等教育学科实力差距。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关研究。谷媛媛等人研究了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缓解生源国贫困间关系,刘筱等人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水平,吴薇等人研究了沿线国家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二)评价模型与框架结构

       梳理文献发现,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多从高等教育系统的规模、投入、结构、治理、效益、功能等维度开展,包括高等教育规模与生源、学术基础设施(规模、环境);教育财政投入与科研经费投入(投入);高校学生结构、教师结构、专业学科设置(结构);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知识生产与科研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系统满足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能力(效益、功能)等。本研究认为,体现结果产出的效益与功能要素直接体现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属于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而规模与环境要素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背景,投入与结构要素代表了高等教育运行过程。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内外圈层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模型(见图1)。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与指标构成

       该理论模型包括内圈与外圈两部分。内圈是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以高等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与国际合作能力为评价内容。外圈是影响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的关联性要素,包括发展背景、资源投入与过程运行三方面,作为解释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的要素,但不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三)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内圈由反映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结果与产出的竞争力水平指标构成。其中,人才培养能力包括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两个二级指标,人才培养规模体现一国人力资本存量,人才培养质量预示高水平人才状况。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发展力和创新力四个二级指标,其中科研生产力考察高等教育系统的科研产出规模,科研发展力用于预测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发展潜力,科研创新力反映了研究的原创力水平,科研影响力考察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辐射范围。社会服务能力代表了高等教育系统参与国家经济与创新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体现在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国家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国际合作能力体现在国际化师生、国际化学术成果和国际化办学三方面。基于数据可获得角度,本研究最终选取了15项指标进行各国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报告或公开数据库,时间节点以2018年为主,或选择相邻年份补充。其中,“ESI论文总数”“高被引论文数”“ESI论文总被引次数”以及“热点论文数”均来自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七大索引数据库(SCI、SSCI、A&HCI等)的ESI数据;“高等教育满足经济需求的评价”来自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2019世界竞争力报告》;“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产学研合作评价”来自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竞争力报告2019》;“ARW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大学排名”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网站;“教师薪资占高等教育机构开支比例”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教育统计数据库,“政府治理效能排名”来自世界银行全球政府治理指标(WGI);“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其他指标全部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Statistics)的在线数据。中国的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国国家统计数据和教育部网站公开信息。

 


相关热词搜索:构建 竞争力 评价 高等教育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与指标构成

       高等教育竞争力概念来源于国际竞争力领域。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在《全球竞争力报告1994》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能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生产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既能满足国际市场的检验标准,同时又能长期保持和扩大该国人民的实际收入的能力。”概言之,高等教育竞争力即高等教育系统在参与全球竞争中所拥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体现,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与国际合作能力四个构成要素。

(一)相关研究与文献述评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评价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一是高等教育竞争力与国家经济发展间关系。莱恩(LANEJ)等人设计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测验方法,研究了大学与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间关系。迪尔(DILLD)等人分析了OECD各国公共政策对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二是高等教育竞争力指标构建与大规模比较研究。里斯本委员会参考OECD的教育评价指标构建了国家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研究。阿纳托利等人(ANATOLIA)选取UNESCO数据库中与高等教育相关的12个指标,对全球32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水平进行了排名。三是对高等教育中某一项竞争力状况的比较研究。帕夫林(PAV-LINS)等人调查研究了欧盟国家4.5万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卡诺伊(CARNOYM)等人运用产品指数测算办法研究了“金砖四国”工程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阿德奇维利(ARDICH-VILIA)等人比较研究了“金砖四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国内学者围绕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内涵与评价指标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一是大规模国际比较研究。王素等人从高等教育论文发表发展水平和贡献两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2项指标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测评53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竞争力状况。周群英等人运用因子分析、线性加权方法和聚类分析实证研究了4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二是国情相似国家或地区间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比较。徐燕琴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例,比较研究了两地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制度保障与高等教育竞争力间的关系。唐晓玲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为数据源,研究了中国省域高等教育学科实力差距。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关研究。谷媛媛等人研究了来华留学生教育与缓解生源国贫困间关系,刘筱等人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水平,吴薇等人研究了沿线国家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二)评价模型与框架结构

       梳理文献发现,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多从高等教育系统的规模、投入、结构、治理、效益、功能等维度开展,包括高等教育规模与生源、学术基础设施(规模、环境);教育财政投入与科研经费投入(投入);高校学生结构、教师结构、专业学科设置(结构);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知识生产与科研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系统满足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能力(效益、功能)等。本研究认为,体现结果产出的效益与功能要素直接体现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属于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而规模与环境要素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背景,投入与结构要素代表了高等教育运行过程。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内外圈层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模型(见图1)。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与指标构成

       该理论模型包括内圈与外圈两部分。内圈是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以高等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与国际合作能力为评价内容。外圈是影响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的关联性要素,包括发展背景、资源投入与过程运行三方面,作为解释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的要素,但不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三)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内圈由反映高等教育论文发表结果与产出的竞争力水平指标构成。其中,人才培养能力包括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两个二级指标,人才培养规模体现一国人力资本存量,人才培养质量预示高水平人才状况。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发展力和创新力四个二级指标,其中科研生产力考察高等教育系统的科研产出规模,科研发展力用于预测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发展潜力,科研创新力反映了研究的原创力水平,科研影响力考察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辐射范围。社会服务能力代表了高等教育系统参与国家经济与创新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体现在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国家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国际合作能力体现在国际化师生、国际化学术成果和国际化办学三方面。基于数据可获得角度,本研究最终选取了15项指标进行各国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报告或公开数据库,时间节点以2018年为主,或选择相邻年份补充。其中,“ESI论文总数”“高被引论文数”“ESI论文总被引次数”以及“热点论文数”均来自基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七大索引数据库(SCI、SSCI、A&HCI等)的ESI数据;“高等教育满足经济需求的评价”来自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2019世界竞争力报告》;“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产学研合作评价”来自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竞争力报告2019》;“ARW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世界大学排名”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网站;“教师薪资占高等教育机构开支比例”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教育统计数据库,“政府治理效能排名”来自世界银行全球政府治理指标(WGI);“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其他指标全部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ISStatistics)的在线数据。中国的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国国家统计数据和教育部网站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