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课程数量与学分比重是指风景园林生态课程(生态课程、生态相关课程、涉及生态课程)与该院校所有专业课程的比例关系。通过课程与学分数量比重可以看出(如图2),不同风景园林院校生态课程的支撑结构,以及生态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关注程度。
经研究表明,10所风景园林院校生态类课程数量接近专业课程的19%,北京林业、华中科技大学对生态教育论文发表课程的关注程度相对更高,其中最高为北京林业大学,占比33.9%。各专业院校学分平均占比为14.94%。从整体看,生态相关的跨学科类课程占比9.9%,景观生态类课程占比最低(3.0%)。相关程度高的前两类生态课程,农林院校占比为17.8%,建筑院校占比为8.05%。农林院校生态类课群支撑相对广泛。农林院校总生态类课程数量平均占比是建筑院校的1.3倍,课程学分平均占比是建筑院校的1.5倍,且在相关程度高的前两类课程中,农林院校平均数量、学分比例均高于建筑院校。
二、风景园林论文发表建筑与农林院校生态类课程内容呈现明显分化
各院校风景园林生态教育课程内容分布表示生态学类、生态基础类、生态规划类、生态技术类这4方面内容的课程占该院校总生态课程数量的比例关系(如图3)。其中,生态学类课程为景观相关的生态学课程;生态基础类包含生态因子与生态要素(气象、土壤、地形、病虫害、植物等)等论文发表课程;生态规划类主要涉及植物生态应用、生态规划、生态修复设计及社会人文调查、风景遗产资源等课程;生态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测量、GIS及遥感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等。



三、风景园林院校生态课程教学安排差异主要体现在实践论文发表课上

综合各院校生态课程选修、必修、实践课程的数量(如图4),农林院校与建筑院校必修和选修课程总体数量相差不大,农林院校的生态类必修课程平均总量比建筑院校多2门,选修平均总量比建筑院校少4门。就生态相关性而言,建筑院校直属生态课程,必修课程数量与农林院校相近,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课程为景观生态学或园林生态学的理论基础;而开设了直属生态类选修课程的4所院校: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西南大学,这些学校的课程主要涉及生态修复与生态专项设计或规划。在实践课程安排上,农林院校风景园林本科生态的实习实践课数量远多于建筑院校。其中,北京林业大学的生态实践课远超其他学校。
四、风景园林生态类课程论文发表教学仍偏向知识与原理阐述
基于课程的论文发表教学出发点,将前述所有风景园林生态类课程4种内容分布进一步横向划分为3个教学类型,把每类课程的教学性质分为知识与原理、分析与方法、应用与实践(如图5)。生态理论知识类课程一般以讲授知识与原理为主,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这类理论课程中还涉及了与生态可能相关的案例讲解分析,而北京林业大学则根据园林生态与环境理论课程设置了实习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