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手机APP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侵权发表论文概述

一、发表论文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愈发需要被保护,将发表论文个人信息侵权纳入民法规制的范畴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对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构成侵权进行概述,具体分析我国在大数据时代下因手机APP个人信息侵权的民法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从确立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工作的前提,完善实体内容与程序立法,法律、技术与政策深度融合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侵权民法规制的策略,以期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借鉴。

image.png

二、个人信息权发表论文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定义: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范围,重点突出个人发表论文信息的可识别性,强化了公民与个人信息之间的联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形成无数的节点,而个人信息也为手机APP厂商带来无穷的商机,手机APP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个人行踪、喜好等,最终帮助运营商实现盈利。如今个人信息泄露早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电信诈骗、垃圾短信、敲诈勒索等层出不穷,毫无疑问,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人权利保障的核心诉求。

三、发表论文手机APP构成个人信息侵权的表现

1.过度索权

       过度索权即用户在下载使用手机APP后权限与个人信息被越界获取的行为。以外卖APP为例,用户若想使用该程序,必须授权开放位置权限乃至设备信息等与APP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权限,又比如地图类APP,索取地理位置权限本无可厚非,但进一步索取通讯录权限就有些明显过界,上述两类APP的共同点在于,若不愿意开放权限,那么连APP正常使用都无法做到。《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安全规范》)中,在个人信息安全基本原则方面,对网络运营方提出了“目的明确”和“最少够用”的发表论文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对可以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提出了“目的性”和“必要性”的最低要求。近年来包括中央网信办在内的四部门针对违法违规收集个人用户信息行为作出明确,《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的出台、《数据安全法》的实施也昭示着APP监管共治的展开。

2.强制授权

       强制授权又名强制许可,部分APP以服务之名行强制授权之实,在初次使用时会弹出隐私条款,若不同意则会被强制关闭导致无法使用,而我国各年龄段人群无论男女老少在个人信息发表论文方面并未有较高的警觉性,通常情况下不会去仔细看APP隐私条款,仅是出于想要使用该APP的目的而选择了同意,如此一来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助长了APP企业的强势地位,弱化了用户的主体性。APP收集的信息上传至后台服务器后就摆脱了用户的控制,很多被APP运营商用于广告推送或与合作的第三方商家共享,甚至通过出售、转让牟利。以部分外卖APP为例,其泄露的个人信息(包含姓名、住址、手机号等),在信息交易群上被明码标价售卖,5000条个人信息起售,每条售价在7分钱至1毛2不等,对APP用户的隐私权、人身权以及财产权等多项合法权益造成一定损害。毫无疑问,APP强制授权已成为应用平台生态中的一颗毒瘤,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与APP开发商的自觉自律。

image.png

3.非法使用用户信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手机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屡见不鲜,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危害更甚,相比于非法获取、出售等行为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发表论文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用户信息被随意泄露,以某某APP为例,用户经微信授权许可登录后,其消费行踪在微信上一览无余,加之被默认为分享状态,用户自身相关信息在往往不知不觉间就被泄露,造成诸多不便,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二是用户信息被肆意交易,大数据时代只要在一个地方留下信息,就意味着个人信息很有可能被转卖。在有些地方个人信息售卖已成为黑色产业链,更有甚者还将信息打包出售。以某招聘网站为例,通过倒卖员工简历与公司内部通讯录获利,其中涉及利益主体较为广泛,涵盖各个部门,而最后受伤的往往只是使用APP的用户。三是用户信息被恶意捆绑,智能手机更新迭代迅速,手机应用长时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APP企业为了盈利多半会选择加入诸如各类开屏广告、捆绑插件等行为,有些用户一旦不小心点到下方广告,后台便会自动挂起任务开始下载,耗费流量不说,还间接导致手机变卡变慢,造成诸多不便。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发表论文 个人信息侵权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手机APP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侵权发表论文概述

一、发表论文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愈发需要被保护,将发表论文个人信息侵权纳入民法规制的范畴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对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构成侵权进行概述,具体分析我国在大数据时代下因手机APP个人信息侵权的民法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从确立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工作的前提,完善实体内容与程序立法,法律、技术与政策深度融合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侵权民法规制的策略,以期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借鉴。

image.png

二、个人信息权发表论文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定义: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范围,重点突出个人发表论文信息的可识别性,强化了公民与个人信息之间的联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形成无数的节点,而个人信息也为手机APP厂商带来无穷的商机,手机APP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个人行踪、喜好等,最终帮助运营商实现盈利。如今个人信息泄露早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电信诈骗、垃圾短信、敲诈勒索等层出不穷,毫无疑问,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人权利保障的核心诉求。

三、发表论文手机APP构成个人信息侵权的表现

1.过度索权

       过度索权即用户在下载使用手机APP后权限与个人信息被越界获取的行为。以外卖APP为例,用户若想使用该程序,必须授权开放位置权限乃至设备信息等与APP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权限,又比如地图类APP,索取地理位置权限本无可厚非,但进一步索取通讯录权限就有些明显过界,上述两类APP的共同点在于,若不愿意开放权限,那么连APP正常使用都无法做到。《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安全规范》)中,在个人信息安全基本原则方面,对网络运营方提出了“目的明确”和“最少够用”的发表论文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对可以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提出了“目的性”和“必要性”的最低要求。近年来包括中央网信办在内的四部门针对违法违规收集个人用户信息行为作出明确,《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的出台、《数据安全法》的实施也昭示着APP监管共治的展开。

2.强制授权

       强制授权又名强制许可,部分APP以服务之名行强制授权之实,在初次使用时会弹出隐私条款,若不同意则会被强制关闭导致无法使用,而我国各年龄段人群无论男女老少在个人信息发表论文方面并未有较高的警觉性,通常情况下不会去仔细看APP隐私条款,仅是出于想要使用该APP的目的而选择了同意,如此一来在泄露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助长了APP企业的强势地位,弱化了用户的主体性。APP收集的信息上传至后台服务器后就摆脱了用户的控制,很多被APP运营商用于广告推送或与合作的第三方商家共享,甚至通过出售、转让牟利。以部分外卖APP为例,其泄露的个人信息(包含姓名、住址、手机号等),在信息交易群上被明码标价售卖,5000条个人信息起售,每条售价在7分钱至1毛2不等,对APP用户的隐私权、人身权以及财产权等多项合法权益造成一定损害。毫无疑问,APP强制授权已成为应用平台生态中的一颗毒瘤,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与APP开发商的自觉自律。

image.png

3.非法使用用户信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手机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屡见不鲜,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危害更甚,相比于非法获取、出售等行为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发表论文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用户信息被随意泄露,以某某APP为例,用户经微信授权许可登录后,其消费行踪在微信上一览无余,加之被默认为分享状态,用户自身相关信息在往往不知不觉间就被泄露,造成诸多不便,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二是用户信息被肆意交易,大数据时代只要在一个地方留下信息,就意味着个人信息很有可能被转卖。在有些地方个人信息售卖已成为黑色产业链,更有甚者还将信息打包出售。以某招聘网站为例,通过倒卖员工简历与公司内部通讯录获利,其中涉及利益主体较为广泛,涵盖各个部门,而最后受伤的往往只是使用APP的用户。三是用户信息被恶意捆绑,智能手机更新迭代迅速,手机应用长时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APP企业为了盈利多半会选择加入诸如各类开屏广告、捆绑插件等行为,有些用户一旦不小心点到下方广告,后台便会自动挂起任务开始下载,耗费流量不说,还间接导致手机变卡变慢,造成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