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对白内障患者实施防盲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均予以无缝线小切口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力、角膜散光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患者视力值明显高于治疗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结论采用无缝线小切口乳化白内障防盲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升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值,且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白内障防盲手术;视力角膜散光;期刊发表
白内障是临床上较常发于40岁以上群体的一种眼科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眩光感以及近视度数增加等,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来防止白内障患者致盲,该手术具有切口较小、组织损伤小等优势,能促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2]。本研究旨在分析白内障患者防盲手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57岁~83岁,平均年龄(71.08±8.62)岁;病程1年~8年,平均(5.03±1.25)年;老年性白内障91例,并发性白内障7例,创伤性白内障2例。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眼部以及全身检查,眼部检查内容包括眼功能、眼压及角膜曲率等,全身检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心电图及血压等,应注意排除感染性角膜结膜炎、慢性泪囊炎等病变。于术前1周予以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106,规格5mL/24.4mg]滴液治疗,1滴/次,4次/d。术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开睑操作后使巩膜暴露,进行烧灼止血,并于角膜缘上方1.5mm处做切口,采用角膜刀进行切口并穿刺进入前房,于主切口采用粘弹剂与撕囊镊环形撕囊,直径约5mm左右,将晶状体核置入前房内,并注入粘弹剂后取出晶状体核,进行皮质吸除,而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待切口自行闭合后完成手术。术后进行常规护理,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97,规格5mL/15mg)滴液治疗,4次/d。术后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力、角膜散光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反应性葡萄膜炎、继发性高眼压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视力值与角膜散光值治疗后3个月,患者视力值高于治疗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视力值与角膜散光值对比(xˉ±s)
2.2并发症治疗后,患者发生角膜水肿4例,反应性葡萄膜炎1例,继发性高眼压3例,共发生8例(8.00%),经对症治疗均好转。
3、讨论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代谢紊乱而引起晶状体蛋白质产生浑浊的一种眼科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群体,临床主要表现为眩光感、视力减退以及近视度数增加等,其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与后天性白内障。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防盲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3]。
本研究应用无缝线小切口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力、角膜散光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患者视力值明显高于治疗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8%,表明防盲手术应用于白内障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升患者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值,且并发症较少。究其原因在于,因无缝线小切口乳化白内障防盲手术切口较小,且切口远离角膜缘,导致术后对散光影响不大;且手术过程中环形撕囊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与张力,极大降低了韧带断裂、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辅助切口进行皮质吸除可减少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引起的散光,具有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手术成本较低,简单易行[4]。
综上所述,采用无缝线小切口乳化白内障防盲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升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值,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欣,郁文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2):317-319.
[2] 刘平,邹海东,胡爱莲,等.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的关键要素[J].中华眼科杂志,2017,53(11):801-804.
[3] 胡姗姗.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6):568-572.
[4] 孙亭,张鹏飞,韩正胜,等.无缝线改良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8(4):340-342.
【关键词】白内障防盲手术;视力角膜散光;期刊发表
白内障是临床上较常发于40岁以上群体的一种眼科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眩光感以及近视度数增加等,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来防止白内障患者致盲,该手术具有切口较小、组织损伤小等优势,能促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2]。本研究旨在分析白内障患者防盲手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57岁~83岁,平均年龄(71.08±8.62)岁;病程1年~8年,平均(5.03±1.25)年;老年性白内障91例,并发性白内障7例,创伤性白内障2例。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眼部以及全身检查,眼部检查内容包括眼功能、眼压及角膜曲率等,全身检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心电图及血压等,应注意排除感染性角膜结膜炎、慢性泪囊炎等病变。于术前1周予以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106,规格5mL/24.4mg]滴液治疗,1滴/次,4次/d。术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开睑操作后使巩膜暴露,进行烧灼止血,并于角膜缘上方1.5mm处做切口,采用角膜刀进行切口并穿刺进入前房,于主切口采用粘弹剂与撕囊镊环形撕囊,直径约5mm左右,将晶状体核置入前房内,并注入粘弹剂后取出晶状体核,进行皮质吸除,而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待切口自行闭合后完成手术。术后进行常规护理,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97,规格5mL/15mg)滴液治疗,4次/d。术后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力、角膜散光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反应性葡萄膜炎、继发性高眼压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视力值与角膜散光值治疗后3个月,患者视力值高于治疗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视力值与角膜散光值对比(xˉ±s)
2.2并发症治疗后,患者发生角膜水肿4例,反应性葡萄膜炎1例,继发性高眼压3例,共发生8例(8.00%),经对症治疗均好转。
3、讨论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代谢紊乱而引起晶状体蛋白质产生浑浊的一种眼科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群体,临床主要表现为眩光感、视力减退以及近视度数增加等,其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与后天性白内障。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防盲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3]。
本研究应用无缝线小切口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力、角膜散光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患者视力值明显高于治疗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8%,表明防盲手术应用于白内障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升患者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值,且并发症较少。究其原因在于,因无缝线小切口乳化白内障防盲手术切口较小,且切口远离角膜缘,导致术后对散光影响不大;且手术过程中环形撕囊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与张力,极大降低了韧带断裂、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辅助切口进行皮质吸除可减少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引起的散光,具有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手术成本较低,简单易行[4]。
综上所述,采用无缝线小切口乳化白内障防盲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升视力,降低角膜散光值,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欣,郁文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2):317-319.
[2] 刘平,邹海东,胡爱莲,等.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的关键要素[J].中华眼科杂志,2017,53(11):801-804.
[3] 胡姗姗.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6):568-572.
[4] 孙亭,张鹏飞,韩正胜,等.无缝线改良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手术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8(4):340-34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