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4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观察组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有效调节其CD4+、CD8+水平,改善免疫功能,疗效显著。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免疫功能;论文发表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机体恶性浆细胞病,肿瘤细胞来自机体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由体内B淋巴细胞逐渐发育至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可将其归于B淋巴细胞淋巴瘤范围内。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出血、感染等临床症状[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常规化疗是较常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案,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积极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是当前的首要任务[2~3]。本研究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免疫功能;论文发表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机体恶性浆细胞病,肿瘤细胞来自机体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由体内B淋巴细胞逐渐发育至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可将其归于B淋巴细胞淋巴瘤范围内。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出血、感染等临床症状[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常规化疗是较常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案,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积极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是当前的首要任务[2~3]。本研究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3.47±5.78)岁;Durie-Salmon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9例;IgA型17例,IgG型11例,IgD型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4.12±5.87)岁;Durie-Salmon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27例;IgA型19例,IgG型10例,IgD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解读》[4]中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均初次诊断;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及合并其他血液疾病者;存在严重沟通障碍者;入院前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者;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治疗依从性差者;伴有严重心、肝、肺功能不全或受损严重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吡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45983)+长春新碱(国药准字H20043326)+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184063)方案治疗:第1~4天,吡柔比星10mg/d静脉滴注,长春新碱0.4mg/d静脉滴注;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地塞米松40mg/d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第1、4、8、11天,硼替佐米(国药准字H20183261)1.3mg/m2静脉注射,1次/d;第1~4天,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051748)20mg/d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经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出血清及尿液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完全消失,骨髓浆细胞检查提示在5%以下且溶骨性病变大小与数量均未有变化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未做或显示为阳性,但其他指标均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为接近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较治疗前减少幅度≥50%,轻链型为尿轻链蛋白分泌减少90%以上为部分缓解;血清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减少在25%~49%为轻微治疗反应;治疗后患者未见轻微治疗反应且无病情进展为治疗无变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接近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2)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10ml,应用型号为FACSCantoⅡ型流式细胞仪行特异性抗体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群CD4+、CD8+水平,其中流式细胞仪、异硫氰酸荧光素、CD4+及CD8+的单克隆抗体均由美国Becton,DickinsonandCompany提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3.47±5.78)岁;Durie-Salmon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9例;IgA型17例,IgG型11例,IgD型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4.12±5.87)岁;Durie-Salmon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27例;IgA型19例,IgG型10例,IgD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解读》[4]中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均初次诊断;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及合并其他血液疾病者;存在严重沟通障碍者;入院前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者;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治疗依从性差者;伴有严重心、肝、肺功能不全或受损严重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吡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45983)+长春新碱(国药准字H20043326)+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184063)方案治疗:第1~4天,吡柔比星10mg/d静脉滴注,长春新碱0.4mg/d静脉滴注;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地塞米松40mg/d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第1、4、8、11天,硼替佐米(国药准字H20183261)1.3mg/m2静脉注射,1次/d;第1~4天,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051748)20mg/d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经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出血清及尿液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完全消失,骨髓浆细胞检查提示在5%以下且溶骨性病变大小与数量均未有变化为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未做或显示为阳性,但其他指标均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为接近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较治疗前减少幅度≥50%,轻链型为尿轻链蛋白分泌减少90%以上为部分缓解;血清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减少在25%~49%为轻微治疗反应;治疗后患者未见轻微治疗反应且无病情进展为治疗无变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接近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2)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10ml,应用型号为FACSCantoⅡ型流式细胞仪行特异性抗体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群CD4+、CD8+水平,其中流式细胞仪、异硫氰酸荧光素、CD4+及CD8+的单克隆抗体均由美国Becton,DickinsonandCompany提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xˉ±s)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在年龄>40岁的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具有机体内骨髓浆细胞过度增生并常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的过度生成等特点,治疗难度较大,且常规化疗难以治愈[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若不及早治疗将极大缩短其生存期,降低生存率,因此早期诊疗尤为重要[6]。
常规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方案中,吡柔比星能够直接嵌入机体的肿瘤细胞DNA双链内,通过阻碍DNA聚合酶进而抑制合成核酸,促使其在G2期内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从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长春新碱能够使肿瘤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进而发挥抑制肿瘤作用;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或防止机体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延迟性过敏反应,减少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数量,进而抑制细胞表面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能力,并通过阻碍机体白介素的释放与合成而抑制T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和机体原发免疫的扩展,从而延缓肿瘤细胞分裂,与多种药物联用进而发挥较好的抗肿瘤效果[7~8]。但由于老年人群是该病的易发群体,其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退化,耐受程度较低,且多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性更高,影响治疗效果,延缓康复进程。此外,有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该病发生与免疫功能紧密相关,即机体T 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存在缺陷后会促使机体抗肿瘤能力不断降低,因此T 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高低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所在[9]。硼替佐米属于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可通过特定通道有效隔绝泛素蛋白酶体并抑制蛋白的水解,进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机体肿瘤血管的生成,阻碍体内细胞转移及黏附,抑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骨髓瘤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干扰黏附因子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强化肿瘤细胞对相关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显著缓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研究显示,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用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调节机体T 淋巴细胞水平,提升治疗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发性骨髓瘤在年龄>40岁的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具有机体内骨髓浆细胞过度增生并常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的过度生成等特点,治疗难度较大,且常规化疗难以治愈[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若不及早治疗将极大缩短其生存期,降低生存率,因此早期诊疗尤为重要[6]。
常规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方案中,吡柔比星能够直接嵌入机体的肿瘤细胞DNA双链内,通过阻碍DNA聚合酶进而抑制合成核酸,促使其在G2期内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从而促进肿瘤细胞死亡;长春新碱能够使肿瘤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进而发挥抑制肿瘤作用;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或防止机体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延迟性过敏反应,减少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数量,进而抑制细胞表面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能力,并通过阻碍机体白介素的释放与合成而抑制T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和机体原发免疫的扩展,从而延缓肿瘤细胞分裂,与多种药物联用进而发挥较好的抗肿瘤效果[7~8]。但由于老年人群是该病的易发群体,其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退化,耐受程度较低,且多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性更高,影响治疗效果,延缓康复进程。此外,有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该病发生与免疫功能紧密相关,即机体T 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存在缺陷后会促使机体抗肿瘤能力不断降低,因此T 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高低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所在[9]。硼替佐米属于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可通过特定通道有效隔绝泛素蛋白酶体并抑制蛋白的水解,进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机体肿瘤血管的生成,阻碍体内细胞转移及黏附,抑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骨髓瘤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干扰黏附因子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强化肿瘤细胞对相关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显著缓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研究显示,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用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调节机体T 淋巴细胞水平,提升治疗效果[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改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得印,郝云良,肖萌,等.多发性骨髓瘤流行病学及病因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8,45(4):277-280
[2]姜金龙,计成阜,何广胜.华蟾素注射液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AD化疗方案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1):2265-2267
[3]高顺姬,孙艳花,李广伦,等.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为主的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29(11):905-907
[4]汪英颖,刘尚勤.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解读(2018 年)[J].临床内科杂志,2018,35(7):503-504
[5]徐淑芬,白海,王存邦,等.硼替佐米为主方案与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1):1585-1588
[6]王玮,刘海波.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CMP 与VAD 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3):765-768
[7]胡蓉,周立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骨代谢调节因子、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2):3092-3095
[8]郭敏,陈卫华.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69-71
[9]丁海,王森,高硕,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3):1880-1882
[10]王欢,赵真,张滔,等.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抑制因子、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232-235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