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提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消化科、肿瘤外科和外科ICU营养医嘱单107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以Excel软件对患者临床诊断、肝肾功能、三酰甘油水平、电解质含量、药物类别、用药天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选择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一价离子浓度、二价离子浓度及添加其他药物作为参数对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进行评价。参照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等文献对药物选择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影响参数不合理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价离子浓度与二价离子浓度不合理发生率明显高于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及添加其他药物(P>0.05)。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功能异常及胰腺炎患者药物选择合理性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结果(P<0.05)。结论: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处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及各种药物的配比。
关键词: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用药合理性;期刊发表
       肠外营养指通过将各营养要素以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内输注的营养支持方式,多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危重症患者[1]。药物的稳定性改变可导致其效价下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在设计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及患者年龄、肝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营养药物配比进行调整,既要保证患者的能量及营养供给,还需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保证用药安全[2]。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以期为临床上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提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消化科、肿瘤外科和外科ICU营养医嘱单107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83例,女389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60.18±7.16)岁;胃肠道恶性肿瘤617例,胃肠道梗阻145例,消化道穿孔103例,胰腺炎78例,门脉高压43例,多脏器损伤12例,其他74例。
1. 2 方法
       (1)以Excel软件对患者临床诊断、肝肾功能、三酰甘油水平、电解质含量、药物类别、用药天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2)选择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一价离子浓度、二价离子浓度及添加其他药物作为参数对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择葡萄糖终质量分数<23%;氨基酸终质量分数>0.8%;一价离子浓度<150mmol/L;二价离子浓度<8mmol/L;在肠外营养液中不宜添加其他药物。(3)选取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201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等文献作为医嘱审核的参考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各指标分布情况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分析
       不同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影响参数不合理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价离子浓度与二价离子浓度不合理发生率明显高于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及添加其他药物(P>0.05)。见表1。
表1 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分析[n( %) ]_期刊发表





表1 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分析[n( %) ]
2. 2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分析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功能异常及胰腺炎患者药物选择合理性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结果(P<0.05),见表2。
表2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分析_期刊发表






表2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分析
3 、讨论

       脂肪乳为肠外营养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乳颗粒表面磷脂带负电荷,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可与其中和而引起Zeta电位改变而引起脂粒凝聚致其稳定性下降,引起粒度增加[3]。本文结果显示:不同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影响参数不合理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价离子浓度与二价离子浓度不合理发生率明显高于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及添加其他药物。目前对于肠外营养液中电解质的限度要求为:一价离子浓度(Na+、K+等)<150mmol/L;二价离子浓度(Ca2+、Mg2+等)<8mmol/L,对于三价阳离子因其对脂肪乳影响作用显著而不建议在肠外营养液中使用该类电解质。另外添加其他药物也是影响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肠外营养处方复杂,大部分肠外营养处方含有多达10种以上的组分,不同组分间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因此相关指南明确指出对于无可靠证据证明与营养液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稳定性的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与肠外营养液分开,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
       肠外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还应充分参考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文结果显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功能异常及胰腺炎患者药物选择合理性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结果。脂肪乳根据其分子力量分为长链脂肪乳与中长链脂肪乳,对于肝功能正常、血脂正常时选择长链脂肪乳较为合适,但长链脂肪乳对胆红素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中长链脂肪乳可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宜选择中长链脂肪乳。但脂肪乳为体内提供能量的同时还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对于三酰甘油水平在4.5mmol/L以上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脂肪乳[5]。
       综上所述,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处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及各种药物的配比。
参考文献
[1]姜赟,顾亮.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J].交通医学,2016,30(6):668-670.
[2]Hukkinen M,Kivisaari R,Merras-Salmio L, et al. Small Bowel Dilatation Predicts Prolonged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Decreased Survivalin Pediatric Short Bowel Syndrome[J]. Ann Surg,2017,266( 2) : 369.
[3] Puffelen EV,Polinder S,Vanhorebeek I,et al. Cost-effectivenessstudy of early versus late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PEPaNIC) : preplanned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multicentr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Critical Care,2018,22( 1) : 4.
[4] Ridley EJ,Davies AR,Parke R, et al. 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versus usual care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a pilot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 Crit Care,2018,22( 1) : 12.
[5] Yousef Y,Youssef F,Homsy M, et al. Appropriate use of 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 in children with perforated appendicitis[J]. J PediatrSurg,2018,53( 5) : 991 - 995.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提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消化科、肿瘤外科和外科ICU营养医嘱单107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以Excel软件对患者临床诊断、肝肾功能、三酰甘油水平、电解质含量、药物类别、用药天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选择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一价离子浓度、二价离子浓度及添加其他药物作为参数对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进行评价。参照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等文献对药物选择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影响参数不合理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价离子浓度与二价离子浓度不合理发生率明显高于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及添加其他药物(P>0.05)。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功能异常及胰腺炎患者药物选择合理性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结果(P<0.05)。结论: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处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及各种药物的配比。
关键词: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用药合理性;期刊发表
       肠外营养指通过将各营养要素以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内输注的营养支持方式,多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危重症患者[1]。药物的稳定性改变可导致其效价下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在设计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及患者年龄、肝肾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营养药物配比进行调整,既要保证患者的能量及营养供给,还需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保证用药安全[2]。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院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以期为临床上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提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消化科、肿瘤外科和外科ICU营养医嘱单107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83例,女389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60.18±7.16)岁;胃肠道恶性肿瘤617例,胃肠道梗阻145例,消化道穿孔103例,胰腺炎78例,门脉高压43例,多脏器损伤12例,其他74例。
1. 2 方法
       (1)以Excel软件对患者临床诊断、肝肾功能、三酰甘油水平、电解质含量、药物类别、用药天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2)选择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一价离子浓度、二价离子浓度及添加其他药物作为参数对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择葡萄糖终质量分数<23%;氨基酸终质量分数>0.8%;一价离子浓度<150mmol/L;二价离子浓度<8mmol/L;在肠外营养液中不宜添加其他药物。(3)选取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201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等文献作为医嘱审核的参考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各指标分布情况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分析
       不同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影响参数不合理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价离子浓度与二价离子浓度不合理发生率明显高于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及添加其他药物(P>0.05)。见表1。
表1 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分析[n( %) ]_期刊发表





表1 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分析[n( %) ]
2. 2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分析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功能异常及胰腺炎患者药物选择合理性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结果(P<0.05),见表2。
表2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分析_期刊发表






表2 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分析
3 、讨论

       脂肪乳为肠外营养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乳颗粒表面磷脂带负电荷,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可与其中和而引起Zeta电位改变而引起脂粒凝聚致其稳定性下降,引起粒度增加[3]。本文结果显示:不同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影响参数不合理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价离子浓度与二价离子浓度不合理发生率明显高于葡萄糖终质量分数、氨基酸终质量分数及添加其他药物。目前对于肠外营养液中电解质的限度要求为:一价离子浓度(Na+、K+等)<150mmol/L;二价离子浓度(Ca2+、Mg2+等)<8mmol/L,对于三价阳离子因其对脂肪乳影响作用显著而不建议在肠外营养液中使用该类电解质。另外添加其他药物也是影响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肠外营养处方复杂,大部分肠外营养处方含有多达10种以上的组分,不同组分间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因此相关指南明确指出对于无可靠证据证明与营养液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稳定性的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与肠外营养液分开,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
       肠外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还应充分参考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文结果显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合理用药选择评价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功能异常及胰腺炎患者药物选择合理性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结果。脂肪乳根据其分子力量分为长链脂肪乳与中长链脂肪乳,对于肝功能正常、血脂正常时选择长链脂肪乳较为合适,但长链脂肪乳对胆红素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中长链脂肪乳可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宜选择中长链脂肪乳。但脂肪乳为体内提供能量的同时还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对于三酰甘油水平在4.5mmol/L以上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脂肪乳[5]。
       综上所述,肠外营养药物稳定性及用药合理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处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营养状况、临床诊断及各种药物的配比。
参考文献
[1]姜赟,顾亮.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J].交通医学,2016,30(6):668-670.
[2]Hukkinen M,Kivisaari R,Merras-Salmio L, et al. Small Bowel Dilatation Predicts Prolonged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Decreased Survivalin Pediatric Short Bowel Syndrome[J]. Ann Surg,2017,266( 2) : 369.
[3] Puffelen EV,Polinder S,Vanhorebeek I,et al. Cost-effectivenessstudy of early versus late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PEPaNIC) : preplanned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multicentr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Critical Care,2018,22( 1) : 4.
[4] Ridley EJ,Davies AR,Parke R, et al. 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versus usual care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a pilot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 Crit Care,2018,22( 1) : 12.
[5] Yousef Y,Youssef F,Homsy M, et al. Appropriate use of 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 in children with perforated appendicitis[J]. J PediatrSurg,2018,53( 5) : 991 -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