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行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检出96枚病灶,各型病灶数量及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扫描多呈高-等-等、高-低-低、高-等-低信号,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快进快出”。CT和MRI显示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包膜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效能方面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诊断效能;文章发表
       肝硬化患者更容易罹患肝癌,其患病率为3%~5%,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大约72%的患者有肝硬化病史,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再生结节演变为肝癌是最常见的发病模式。针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都是常用临床诊断方式,可以为治疗提供相关信息[1]。CT 和MRI 增强扫描各自敏感度和特异度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多排螺旋CT 与MRI 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行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既往肝硬化史;(2)病程≥3个月。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近期输血者;(3)肿瘤远处转移者;(4)肝功能衰竭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 2 操作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荷兰飞利浦公司)行常规腹部平扫,然后注射含碘对比剂碘海醇(100mL,速度3mL·s1)行动态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后行动脉期(25~30s)、门脉期(50~60s)和延迟期(120~180s)扫描。1.5TMRI成像仪(荷兰飞利浦公司)行全肝容积多期动态扫描,注入造影剂后行动脉期(17~20s)、门脉期(60~63s)和延迟期(180s)全肝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肝内病灶分布
       本研究共纳入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检出96枚病灶,各型病灶数量及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内病灶分布( n)_文章发表




表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内病灶分布( n)
2. 2 诊断率
       CT 和MRI 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2。
表2 CT 和MRI 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 n,%)_文章发表








表2 CT 和MRI 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 n,%)
2. 3 各期影像学特征
       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扫描多呈高-等-等、高-低-低、高-等-低信号,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快进快出”。见表3。
表3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T 和MRI 各期影像学特征( n)_文章发表


表3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T 和MRI 各期影像学特征( n)
2. 4 病灶包膜特征
       CT 和MRI 显示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包膜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表4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T 和MRI 病灶包膜特征( n)_文章发表


表4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T 和MRI 病灶包膜特征( n)
3 、讨论

       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高信号,在正常肝实质中则无强化表现;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对肝实质的强化程度最高;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延迟期则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因此MRI增强扫描具有“快升快降”特点[2]。本研究利用CT和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现动脉期病灶可发生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多呈低或等密度,有明显的快进快出特点。本研究MRI增强扫描中有4例小肝癌信号特点与正常肝实质相似未被检出,分析原因发现可能与微小病灶供血缺乏有关。由于肝实质大小、肝功能等均可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扫描的显示情况,这进一步增加了肿瘤的诊断难度。CT和MRI增强扫描均可以详细获取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图像特点,利用“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可以很容易与其他病灶进行区分。本研究结果显示,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可以有效分辨软组织,组织学特性鉴定能力强,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准确显示病灶血供情况进而辨别良恶性,而CT扫描则容易混淆非典型囊肿或小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可出现双层结构的假包膜,外层为新生胆管,内层多为增生的肝纤维细胞。假包膜在动态增强早期不发生强化,随着病情发展到晚期时,包膜内微血管数量增多,肿瘤周边受压造成血窦也受到挤压,使造影对比剂滞留时间延长,但此时造影剂在病灶内已开始排出,因此包膜表现为不规则型高密度条带[3]。因此,对于病灶呈非典型强化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仔细辨别包膜特点和结构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类型。本研究CT和MRI增强扫描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均呈环型强化,假包膜特征显示率分别为54.2%和62.5%,提示MRI对于假包膜特征的显示效果要更优于CT。
参考文献
[1]王宝玲,周连新.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价值比较[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4):467-470.
[2]刘振国,强永乾.螺旋CT和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5):591-594.
[3]赵年,李春华,李德秀,等.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效果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5):85-87.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行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检出96枚病灶,各型病灶数量及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扫描多呈高-等-等、高-低-低、高-等-低信号,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快进快出”。CT和MRI显示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包膜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效能方面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诊断效能;文章发表
       肝硬化患者更容易罹患肝癌,其患病率为3%~5%,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大约72%的患者有肝硬化病史,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再生结节演变为肝癌是最常见的发病模式。针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都是常用临床诊断方式,可以为治疗提供相关信息[1]。CT 和MRI 增强扫描各自敏感度和特异度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多排螺旋CT 与MRI 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行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既往肝硬化史;(2)病程≥3个月。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近期输血者;(3)肿瘤远处转移者;(4)肝功能衰竭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 2 操作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荷兰飞利浦公司)行常规腹部平扫,然后注射含碘对比剂碘海醇(100mL,速度3mL·s1)行动态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后行动脉期(25~30s)、门脉期(50~60s)和延迟期(120~180s)扫描。1.5TMRI成像仪(荷兰飞利浦公司)行全肝容积多期动态扫描,注入造影剂后行动脉期(17~20s)、门脉期(60~63s)和延迟期(180s)全肝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肝内病灶分布
       本研究共纳入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检出96枚病灶,各型病灶数量及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内病灶分布( n)_文章发表




表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内病灶分布( n)
2. 2 诊断率
       CT 和MRI 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2。
表2 CT 和MRI 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 n,%)_文章发表








表2 CT 和MRI 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 n,%)
2. 3 各期影像学特征
       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扫描多呈高-等-等、高-低-低、高-等-低信号,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快进快出”。见表3。
表3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T 和MRI 各期影像学特征( n)_文章发表


表3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T 和MRI 各期影像学特征( n)
2. 4 病灶包膜特征
       CT 和MRI 显示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包膜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表4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T 和MRI 病灶包膜特征( n)_文章发表


表4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CT 和MRI 病灶包膜特征( n)
3 、讨论

       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高信号,在正常肝实质中则无强化表现;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对肝实质的强化程度最高;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延迟期则表现为低密度信号,因此MRI增强扫描具有“快升快降”特点[2]。本研究利用CT和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现动脉期病灶可发生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多呈低或等密度,有明显的快进快出特点。本研究MRI增强扫描中有4例小肝癌信号特点与正常肝实质相似未被检出,分析原因发现可能与微小病灶供血缺乏有关。由于肝实质大小、肝功能等均可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扫描的显示情况,这进一步增加了肿瘤的诊断难度。CT和MRI增强扫描均可以详细获取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图像特点,利用“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可以很容易与其他病灶进行区分。本研究结果显示,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可以有效分辨软组织,组织学特性鉴定能力强,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准确显示病灶血供情况进而辨别良恶性,而CT扫描则容易混淆非典型囊肿或小肝癌。原发性肝细胞癌可出现双层结构的假包膜,外层为新生胆管,内层多为增生的肝纤维细胞。假包膜在动态增强早期不发生强化,随着病情发展到晚期时,包膜内微血管数量增多,肿瘤周边受压造成血窦也受到挤压,使造影对比剂滞留时间延长,但此时造影剂在病灶内已开始排出,因此包膜表现为不规则型高密度条带[3]。因此,对于病灶呈非典型强化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仔细辨别包膜特点和结构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类型。本研究CT和MRI增强扫描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均呈环型强化,假包膜特征显示率分别为54.2%和62.5%,提示MRI对于假包膜特征的显示效果要更优于CT。
参考文献
[1]王宝玲,周连新.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临床价值比较[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4):467-470.
[2]刘振国,强永乾.螺旋CT和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5):591-594.
[3]赵年,李春华,李德秀,等.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效果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