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HFUS)联合经腹超声(T A S)在良性胆囊息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92例,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HFUS联合TAS对良性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HFUS联合TAS诊断符合率为94.56%(87/92),误诊率为5.43%(5/92)。结论 HFUS联合TAS在良性胆囊息肉病变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胆囊癌前病变预防依据。
关键词:良性胆囊息肉;高频超声;经腹超声;期刊发表
临床多见非肿瘤性病变,且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可合并胆石症、胆囊炎,多于体检时发现,其病变直径>15mm时恶性肿瘤几率较高,因此临床应及早鉴别诊断,预防癌前病变[1]。本研究选取我院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92例,旨在探讨高频超声(HFUS)联合经腹超声(TAS)在良性胆囊息肉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多见非肿瘤性病变,且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可合并胆石症、胆囊炎,多于体检时发现,其病变直径>15mm时恶性肿瘤几率较高,因此临床应及早鉴别诊断,预防癌前病变[1]。本研究选取我院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92例,旨在探讨高频超声(HFUS)联合经腹超声(TAS)在良性胆囊息肉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8.86±10.03)岁;92例患者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者84例,右上腹与剑突下疼痛者5例,上腹部反复性疼痛者3例。纳入对象均行HFUS检查、TAS检查、病理学检查。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TAS采用西门子超声仪,HFUS采用飞利浦HD11型超声仪,患者于受检前24h禁食高脂饮食,暂停影响胆囊收缩类药物,晚餐后禁食≥8h,次日行空腹检查。根据情况嘱患者取适宜体位,采用多切面扫描患者右肋间、肋缘下等处,并探测胆囊及其周围组织,放大可疑病灶相应部位,给予重点观察。对胆囊病变所在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病变内部等进行观察并记录。样本采集取容积规格1mm×1mm×1mm,血流、声速夹角<60°,以阻力指数为主要测量参数。
1.3 观察指标
①诊断符合率。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学影像科医师通过双盲法评估图像,确保诊断结果准确。观察术后病理证实结果、HFUS、TAS检查影像学表现,并参照患者接受治疗时病理检查结果,对比HFUS、TAS诊断符合率。②术后病理学检查、HFUS联合TAS检查结果分析。比较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三种病理类型发病人群年龄、胆囊壁增厚程度及病灶直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AS采用西门子超声仪,HFUS采用飞利浦HD11型超声仪,患者于受检前24h禁食高脂饮食,暂停影响胆囊收缩类药物,晚餐后禁食≥8h,次日行空腹检查。根据情况嘱患者取适宜体位,采用多切面扫描患者右肋间、肋缘下等处,并探测胆囊及其周围组织,放大可疑病灶相应部位,给予重点观察。对胆囊病变所在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病变内部等进行观察并记录。样本采集取容积规格1mm×1mm×1mm,血流、声速夹角<60°,以阻力指数为主要测量参数。
1.3 观察指标
①诊断符合率。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学影像科医师通过双盲法评估图像,确保诊断结果准确。观察术后病理证实结果、HFUS、TAS检查影像学表现,并参照患者接受治疗时病理检查结果,对比HFUS、TAS诊断符合率。②术后病理学检查、HFUS联合TAS检查结果分析。比较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三种病理类型发病人群年龄、胆囊壁增厚程度及病灶直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 9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胆固醇息肉62例,炎性息肉14例,胆囊腺瘤6例,胆囊结石6例,胆囊腺肌症4例。HFUS联合TAS诊断符合率为94.56%(87/92),误诊率为5.43%(5/92)。
诊断胆固醇息肉62例,炎性息肉14例,胆囊腺瘤6例,胆囊结石6例,胆囊腺肌症4例。HFUS联合TAS诊断符合率为94.56%(87/92),误诊率为5.43%(5/92)。
2.2 术后病理学检查、HFUS联合TAS检查结果分析
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三种病理类型发病人群年龄、胆囊壁增厚程度、病灶直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

术后病理学检查、HFUS联合TAS检查结果分析( xˉ±s)
3、 讨论
研究表明胆固醇性息肉直径多<10mm;胆囊癌、良性肿瘤直径多在10~15mm;直径>15mm时,癌变几率较大[2]。本研究结果发现,62例胆固醇息肉患者病变直径平均为7.88mm;14例炎性息肉病变平均为8.52mm;6例腺瘤患者病变直径平均为9.07mm;且45~55岁人群发病机率明显较高。良性PLG经TAS可闻及中等、强回声团,血流信号较差,部分可见乳头状突起,少数结石、炎性息肉存在树枝状、点状血流信号。本研究中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胆囊腺瘤与病理诊断相符;4例胆囊结石误诊为良性PLG,患者均无明显临床表现,病灶超声检查存在泥沙样结石,于手术过程中发现,结石为质地柔软胆色素结石,其形态规则,结石边缘为毛刺状;另有胆囊腺肌症患者误诊为良性PLG,可见,TAS检查形态相似病变时,由于其特异性较低,无法得到准确诊断。而HFUS可显示微血管循环、血流信号,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HFUS联合TAS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其中误诊5例、确诊87例,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4.56%,可见,HFUS联合TAS检查对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胆囊癌前病变预防依据。
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三种病理类型发病人群年龄、胆囊壁增厚程度、病灶直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

术后病理学检查、HFUS联合TAS检查结果分析( xˉ±s)
3、 讨论
研究表明胆固醇性息肉直径多<10mm;胆囊癌、良性肿瘤直径多在10~15mm;直径>15mm时,癌变几率较大[2]。本研究结果发现,62例胆固醇息肉患者病变直径平均为7.88mm;14例炎性息肉病变平均为8.52mm;6例腺瘤患者病变直径平均为9.07mm;且45~55岁人群发病机率明显较高。良性PLG经TAS可闻及中等、强回声团,血流信号较差,部分可见乳头状突起,少数结石、炎性息肉存在树枝状、点状血流信号。本研究中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胆囊腺瘤与病理诊断相符;4例胆囊结石误诊为良性PLG,患者均无明显临床表现,病灶超声检查存在泥沙样结石,于手术过程中发现,结石为质地柔软胆色素结石,其形态规则,结石边缘为毛刺状;另有胆囊腺肌症患者误诊为良性PLG,可见,TAS检查形态相似病变时,由于其特异性较低,无法得到准确诊断。而HFUS可显示微血管循环、血流信号,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HFUS联合TAS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其中误诊5例、确诊87例,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4.56%,可见,HFUS联合TAS检查对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胆囊癌前病变预防依据。
综上可知,HFUS联合TAS在良性胆囊息肉病变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胆囊癌前病变预防依据。
参考文献
1、严稳开.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2):1224~1227
2、董吉,丁炎,朱巧英,等.胆囊息肉>10mm发生肿瘤性病变的超声特征分析[J].江苏医药,2018,44(5):546~548
参考文献
1、严稳开.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2):1224~1227
2、董吉,丁炎,朱巧英,等.胆囊息肉>10mm发生肿瘤性病变的超声特征分析[J].江苏医药,2018,44(5):546~548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