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T2DM)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探讨T2DM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T2DM患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症情况,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2DM患者中抑郁症发生率为34.2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CRP、合并DPN的OR值分别为1.435(95%CI:1.153~1.786)、16.907(95%CI:7.068~40.439)和17.906(95%CI:8.173~39.233)。结论T2DM患者中抑郁症发生率较高,HbA1c、CRP及合并DPN可能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C反应蛋白;论文发表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患病人数约1.5亿。既往研究[1]表明,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存在潜在的关联,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并且抑郁心境会影响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风险。目前各项针对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且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机制不详,有研究[2]提出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探讨糖尿病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探讨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C反应蛋白;论文发表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患病人数约1.5亿。既往研究[1]表明,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存在潜在的关联,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并且抑郁心境会影响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风险。目前各项针对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且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机制不详,有研究[2]提出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探讨糖尿病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探讨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近3个月未口服与抑郁症有关的药物。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高渗状态、酮症和急性感染等);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重大疾病。
1.2 抑郁症测评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近3个月未口服与抑郁症有关的药物。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高渗状态、酮症和急性感染等);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重大疾病。
1.2 抑郁症测评
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指导患者填写,抑郁指数≥0.5为抑郁状态。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踝肱指数(ABI)、烟酒史,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踝肱指数(ABI)、烟酒史,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2 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情况
共调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其中283例最终完成全部检查及调查问卷者,97例(34.28%)患者同时患抑郁症。
2.2 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纯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年龄、HbA1c、CRP、ABI水平及合并DPN、DR、DN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n (%)]
![表1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n (%)]_论文发表](https://www.xrqkw.com/uploadfile/2020/0417/20200417033928947.png)

表1 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x±s) (续表)
2.3 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抑郁症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DPN、CRP、HbA1c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现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PN发生率及HbA1c、CRP水平越高,越容易并发抑郁症。见表2。

表2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既往研究[3]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6%的患者合并抑郁症。本研究结果显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4.28%的患者患有抑郁症,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远高于国内一般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1.62%[4]。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现象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值得关注。
本研究对糖尿病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bA1c、CRP及合并DPN可能是T2DM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Papelbaum等[5]的研究表明,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单纯T2DM患者。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高水平的HbA1c是T2DM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糖代谢紊乱在其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双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这些症状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几率增加。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可归因于心理、遗传、神经内分泌及微血管脑病等多种因素。然而,关于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高度共存的潜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6]表明,炎性因子能够促进抑郁症的发生、发展。CRP为体内炎性标志物,研究[7]表明,抑郁症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亦有研究[8]表明,糖尿病患者的CRP水平显著升高,CRP可能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发展为T2DM。本研究结果显示,CRP是T2DM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CRP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抑郁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抑郁症在T2DM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HbA1c、CRP及DPN可能是T2DM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炎性反应可能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共调查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其中283例最终完成全部检查及调查问卷者,97例(34.28%)患者同时患抑郁症。
2.2 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纯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年龄、HbA1c、CRP、ABI水平及合并DPN、DR、DN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n (%)]
![表1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n (%)]_论文发表](https://www.xrqkw.com/uploadfile/2020/0417/20200417033928947.png)

表1 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x±s) (续表)
2.3 糖尿病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抑郁症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DPN、CRP、HbA1c均为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现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PN发生率及HbA1c、CRP水平越高,越容易并发抑郁症。见表2。

表2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既往研究[3]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6%的患者合并抑郁症。本研究结果显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4.28%的患者患有抑郁症,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远高于国内一般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1.62%[4]。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现象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值得关注。
本研究对糖尿病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bA1c、CRP及合并DPN可能是T2DM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Papelbaum等[5]的研究表明,T2DM合并抑郁症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单纯T2DM患者。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高水平的HbA1c是T2DM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糖代谢紊乱在其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双侧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这些症状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几率增加。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可归因于心理、遗传、神经内分泌及微血管脑病等多种因素。然而,关于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高度共存的潜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6]表明,炎性因子能够促进抑郁症的发生、发展。CRP为体内炎性标志物,研究[7]表明,抑郁症患者血清CRP水平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亦有研究[8]表明,糖尿病患者的CRP水平显著升高,CRP可能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发展为T2DM。本研究结果显示,CRP是T2DM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CRP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抑郁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抑郁症在T2DM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HbA1c、CRP及DPN可能是T2DM合并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炎性反应可能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Egede LE, Ellis C. Diabetes and depression: global perspectives [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0, 87 (3) : 302-312.
[2] Seldenrijk A, van Hout HP, van Marwijk HW, et al. Depression, anxiety,and arterial stiffness [J] . Biol Psychiatry, 2011, 69 (8) : 795-803.
[3] Perrin NE, Davies MJ, Robertson N,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specificemotional distress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 Diabet Med, 2017, 34 (11) : 1508-1520.
[4] Gu L, Xie J, Long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in mainland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J] . PLoS One, 2013, 8 (6) :e65356.
[5] Papelbaum M, Moreira RO, Coutinho W, et al. Depression, glycemiccontrol and type 2 diabetes [J] . Diabetol Metab Syndr, 2011, 3 (1) : 26.
[6] Felger JC, Lotrich F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depression: neurobi鄄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J] . Neuroscience,2013, 246: 199-229.
[7] 王丹, 杨晓华, 郑云哨, 等. 抑郁症患者血清hs-CRP 水平变化及其对抗抑郁药疗效的预测作用[J]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8,56 (6) : 51-57.
[8] Dongway AC, Faggad AS, Zaki HY,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is as鄄sociated wit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obesity in type 2diabetic Sudanese [J] .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15, 8: 427-435.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