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或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利培酮组或氨磺必利组,每组63例。利培酮组患者口服利培酮分散片治疗;氨磺必利组口服氨磺必利片治疗。随访1年,分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评价两组患者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结果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3、0.468、0.191,P>0.05)。氨磺必利组TESS评分(22.09±5.08)分,低于利培酮组(28.30±4.48)分(t=6.728,P<0.01);氨磺必利组患者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缺陷程度明显低于利培酮组患者(t=2.595、3.003、2.598、2.814、2.079、2.874,P<0.05);氨磺必利组热情与冷漠、决心与不屈服、愿望与已实现、自我评价、心境评分明显高于利培酮组患者(t=2.534、2.237、3.035、2.444、3.014,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药物副反应轻,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利培酮;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文章发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发病率、病程长,且易复发,不仅严重威胁患者自身日常生活和工作,还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随着医学的进步,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已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症状的控制,而是更加关注如何改善其生存质量。氨磺必利、利培酮均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1-2]。该文以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氨磺必利、利培酮两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利培酮;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文章发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发病率、病程长,且易复发,不仅严重威胁患者自身日常生活和工作,还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随着医学的进步,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已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症状的控制,而是更加关注如何改善其生存质量。氨磺必利、利培酮均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1-2]。该文以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氨磺必利、利培酮两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共纳入126例,均来自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国际精神疾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单一药物治疗且出院后遵医嘱继续服药者;③对该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酒精、药物依赖者。按照患者用药种类不同分为两组,利培酮组63例,包括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29.46±10.32)岁,受教育年限(9.18±7.46)年,病程(2.92±5.11)年;氨磺必利组63例,包括男35例,女28例,平均年龄(28.59±11.48)岁,受教育年限(8.79±7.71)年,病程(2.81±4.6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共纳入126例,均来自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国际精神疾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单一药物治疗且出院后遵医嘱继续服药者;③对该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酒精、药物依赖者。按照患者用药种类不同分为两组,利培酮组63例,包括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29.46±10.32)岁,受教育年限(9.18±7.46)年,病程(2.92±5.11)年;氨磺必利组63例,包括男35例,女28例,平均年龄(28.59±11.48)岁,受教育年限(8.79±7.71)年,病程(2.81±4.6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分散片(国药准字:H20100106,规格:1mg/片)口服,维持剂量:4~6mg/d,1次/d;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片(国药准字:H20113231,规格:0.2g/片)口服,维持剂量:400~600mg/d,1次/d。
1.3 观察指标
随访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下列指标:①临床疗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价疗效,评分越低疗效越好;②药物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评分越低不良反应越轻;③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社会功能,SDSS分值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④生活质量:采用汪向东等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评价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分散片(国药准字:H20100106,规格:1mg/片)口服,维持剂量:4~6mg/d,1次/d;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片(国药准字:H20113231,规格:0.2g/片)口服,维持剂量:400~600mg/d,1次/d。
1.3 观察指标
随访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下列指标:①临床疗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价疗效,评分越低疗效越好;②药物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评分越低不良反应越轻;③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价社会功能,SDSS分值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④生活质量:采用汪向东等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评价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剔除资料不全者,最后完成108例临床观察,其中氨磺必利组53例,利培酮组55例。
剔除资料不全者,最后完成108例临床观察,其中氨磺必利组53例,利培酮组55例。
2.2 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前、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氨磺必利组TESS评分低于利培酮组(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PANSS 和TESS 评分比较[(xˉ±s),分]_文章发表](https://www.xrqkw.com/uploadfile/2020/0415/20200415051217284.png)
表1两组患者PANSS 和TESS 评分比较[(xˉ±s),分]
2.3 社会功能比较
氨磺必利组患者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职业与工作、父母职能、家庭职能、责任心和计划性方面缺陷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SDSS 评分比较[(xˉ±s),分]_文章发表](https://www.xrqkw.com/uploadfile/2020/0415/20200415051350775.png)
表2两组患者SDSS 评分比较[(xˉ±s),分]
2.4 生活质量比较
氨磺必利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ˉ±s),分]_文章发表](https://www.xrqkw.com/uploadfile/2020/0415/20200415051456672.png)
表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ˉ±s),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中,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3]。文献显示[4-5],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其精神症状往往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核心问题表现为社会功能受损,继而影响生活质量。而导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社会功能受损有关。故探寻一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恢复患者的各种社会功能至关重要。
氨磺必利、利培酮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6-7]。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相当。氨磺必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很少影响其日常生活。吴徳武等[8]报道,观察组口服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8周后,TESS评分(14.3±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2±8.5)分,指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风险更低。该研究结果显示,氨磺必利组TESS评分(22.09±5.08)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28.30±4.48)分(P<0.05),说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小,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优势,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因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难免带给患者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功能[9]。范洪峰等[10]学者报道,氨磺必利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2个月后,患者职业与工作(0.25±0.44)分、家庭职能(0.31±0.42)分、社会性退缩(0.34±0.41)评分明显低于单用利培酮对照组(0.78±0.77)、(0.57±0.59)、(0.62±0.77)分,指出氨磺必利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利培酮。该研究结果显示,氨磺必利组患者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缺陷程度评分分别为(0.34±0.52)、(0.48±0.37)、(0.58±0.52)、(0.39±0.49)、(0.22±0.37)、(0.40±0.42) 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患者(0.62±0.60)、(0.75±0.55)、(0.85±0.56)、(0.64±0.63)、(0.40±0.52)、(0.67±0.55)分(P<0.05),说明氨磺必利在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利培酮组, 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此外,在生活质量方面,氨磺必利组热情与冷漠、决心与不屈服、愿望与已实现、自我评价、心境评分分别(4.38±1.42)、(4.12±1.08)、(3.63±1.53)、(3.69±1.33)、(3.47±0.85)分,明显高于利培酮组患者(3.72±1.28)、(3.64±1.15)、(2.82±1.22)、(3.10±1.17)、(2.72±1.63) 分,说明氨磺必利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利培酮治疗组。
治疗前、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氨磺必利组TESS评分低于利培酮组(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PANSS 和TESS 评分比较[(xˉ±s),分]_文章发表](https://www.xrqkw.com/uploadfile/2020/0415/20200415051217284.png)
表1两组患者PANSS 和TESS 评分比较[(xˉ±s),分]
2.3 社会功能比较
氨磺必利组患者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职业与工作、父母职能、家庭职能、责任心和计划性方面缺陷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SDSS 评分比较[(xˉ±s),分]_文章发表](https://www.xrqkw.com/uploadfile/2020/0415/20200415051350775.png)
表2两组患者SDSS 评分比较[(xˉ±s),分]
2.4 生活质量比较
氨磺必利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ˉ±s),分]_文章发表](https://www.xrqkw.com/uploadfile/2020/0415/20200415051456672.png)
表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ˉ±s),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指标中,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3]。文献显示[4-5],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其精神症状往往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核心问题表现为社会功能受损,继而影响生活质量。而导致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社会功能受损有关。故探寻一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恢复患者的各种社会功能至关重要。
氨磺必利、利培酮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6-7]。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相当。氨磺必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很少影响其日常生活。吴徳武等[8]报道,观察组口服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8周后,TESS评分(14.3±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8.2±8.5)分,指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风险更低。该研究结果显示,氨磺必利组TESS评分(22.09±5.08)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28.30±4.48)分(P<0.05),说明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小,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优势,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因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难免带给患者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功能[9]。范洪峰等[10]学者报道,氨磺必利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2个月后,患者职业与工作(0.25±0.44)分、家庭职能(0.31±0.42)分、社会性退缩(0.34±0.41)评分明显低于单用利培酮对照组(0.78±0.77)、(0.57±0.59)、(0.62±0.77)分,指出氨磺必利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利培酮。该研究结果显示,氨磺必利组患者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缺陷程度评分分别为(0.34±0.52)、(0.48±0.37)、(0.58±0.52)、(0.39±0.49)、(0.22±0.37)、(0.40±0.42) 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患者(0.62±0.60)、(0.75±0.55)、(0.85±0.56)、(0.64±0.63)、(0.40±0.52)、(0.67±0.55)分(P<0.05),说明氨磺必利在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利培酮组, 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此外,在生活质量方面,氨磺必利组热情与冷漠、决心与不屈服、愿望与已实现、自我评价、心境评分分别(4.38±1.42)、(4.12±1.08)、(3.63±1.53)、(3.69±1.33)、(3.47±0.85)分,明显高于利培酮组患者(3.72±1.28)、(3.64±1.15)、(2.82±1.22)、(3.10±1.17)、(2.72±1.63) 分,说明氨磺必利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利培酮治疗组。
综上所述,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药物副反应轻,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俊丽.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7, 23(2):48-49,55.
[2] 贾艳洁, 谢海岩, 宋欢,等.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评价[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44(2):45-47.
[3] 王彬, 孙莉, 陈兴,等. 综合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 44(2):38-41.
[4] 张卫敏,何旺有,宋洋. 社区服药无缝连接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 43(8):500-503.
[5] 申变红, 王永平, 汤剑平,等. 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14):106-109,113.
[6] 王云,郭素芹,张红梅,等.氨磺必利治疗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3):225-227.
[7] 王莹, 边艳辉, 江芮.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比较[J]. 中国药房, 2017, 28(36):5083-5086.
[8] 吴徳武,陈晓兰,蒋新伟.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 2019, 38(6):106-108.
[9] 周芳珍,吕晓平.氨磺必利治疗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579-581.
[10] 范洪峰,居丽晶,杜启峰,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4):2199-2202.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