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帕利哌酮和氟哌啶醇药物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都是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进行诊治并被确诊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56例患者。将以上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在治疗时选择帕利哌酮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8例患者则是采用氟哌啶醇药物进行治疗。经过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后,对患者精神状态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8、12、16周精神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帕利哌酮以及氟哌啶醇药物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该两种药物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关键词】帕利哌酮;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论文发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没有原因的精神疾病[1],其发病率虽低,但是对患者生活工作以及家庭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降低,甚至不能独立自主的生活,发病时,行为、语言等往往不受控制,不仅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还有害他人。目前临床针对此病主要为药物治疗,但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同,进一步比较研究不同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为探究帕利哌酮、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的精神分裂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关键词】帕利哌酮;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论文发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没有原因的精神疾病[1],其发病率虽低,但是对患者生活工作以及家庭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降低,甚至不能独立自主的生活,发病时,行为、语言等往往不受控制,不仅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还有害他人。目前临床针对此病主要为药物治疗,但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同,进一步比较研究不同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为探究帕利哌酮、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的精神分裂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参与研究与治疗的是我院经临床专业医师诊断并被确诊为患有精神分裂并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都是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的。两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患者为2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维持在24-36岁之间,平均年龄则维持为(32.0±2.0)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维持在23-36岁之间,平均年龄维持为(31.0±3.0)岁;将以上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观察组28例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在因素以及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①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存在质疑性,不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②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情况不能进行本次临床研究。③不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医师确诊参加研究的患者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并需要进行治疗。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都是在家属阅读知情书的情况下自愿签写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在治疗时选择帕利哌酮药物进行治疗,即帕利哌酮片(生产厂家:西安杨森有限公司生产,规格:3毫克/片或6毫克/片),每天的治疗剂量保持在3mg,后期可以根据患者检查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最高可以将剂量调整至每天12mg。
观察组:观察组的28例患者则是采用氟哌啶醇药物进行治疗,即氟哌啶醇片(生产厂家:上海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毫克/片),每天的治疗剂量保持在4mg,后期可以根据患者检查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最高可以将剂量调整至每天20mg。
两组患者的观察期间不应该使用其他的抗精神病、抗抑郁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此次参与研究与治疗的是我院经临床专业医师诊断并被确诊为患有精神分裂并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都是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的。两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患者为2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维持在24-36岁之间,平均年龄则维持为(32.0±2.0)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维持在23-36岁之间,平均年龄维持为(31.0±3.0)岁;将以上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观察组28例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在因素以及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①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存在质疑性,不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②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情况不能进行本次临床研究。③不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医师确诊参加研究的患者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并需要进行治疗。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都是在家属阅读知情书的情况下自愿签写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在治疗时选择帕利哌酮药物进行治疗,即帕利哌酮片(生产厂家:西安杨森有限公司生产,规格:3毫克/片或6毫克/片),每天的治疗剂量保持在3mg,后期可以根据患者检查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最高可以将剂量调整至每天12mg。
观察组:观察组的28例患者则是采用氟哌啶醇药物进行治疗,即氟哌啶醇片(生产厂家:上海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毫克/片),每天的治疗剂量保持在4mg,后期可以根据患者检查的具体身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最高可以将剂量调整至每天20mg。
两组患者的观察期间不应该使用其他的抗精神病、抗抑郁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8、12、16周进行评估,评估采用PANSS系统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精神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对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8周、12周、16周精神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比(xˉ±s)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8周、12周、16周精神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比(xˉ±s)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具有多种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尽管目前的临床研究并不能确认该病的致病原因,但是患者个体的心理因素以及外界的社会环境对疾病的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1-2]。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意识一般是清楚的,并且智力以及生活能力也基本保持正常,但是部分的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障碍[3]。该病的病程一般呈现迁延,并且会反复的发作。有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精神分裂症会保持痊愈或者是基本痊愈[4]。
帕利哌酮是利培酮化学药物的主要代谢产物,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晰,但是较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主要指通过对人体中枢的多巴胺2(D2)受体以及5-羟色胺2(5HT2A)受体拮抗的联合作用所介导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及情感分裂障碍等疾病。氟哌啶醇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焦虑性神经方面疾病。氟哌啶醇是丁酰类药物的一种代表性药物,作用和氯丙嗪非常的相似,具有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属于强效低剂量的一种抗精神病药[5]。虽然两种药物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会导致其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并发症,但是经过临床专业治疗后并不会影响本次研究的相关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8、12、16周精神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可比性,P>0.05。
帕利哌酮以及氟哌啶醇药物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该两种药物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姚奇青,李高敏.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75-77.
2、仲捷,朱虹,刘珊珊,等.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04):237-240.
3、林昭宇.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第三届亚洲神经精神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13:2.
4、林昭宇,钟记远,刘惠文,等.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50-252.
5、翟金国,王中刚,赵靖平.介绍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28(11):873-878.
精神分裂症是具有多种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尽管目前的临床研究并不能确认该病的致病原因,但是患者个体的心理因素以及外界的社会环境对疾病的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1-2]。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意识一般是清楚的,并且智力以及生活能力也基本保持正常,但是部分的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障碍[3]。该病的病程一般呈现迁延,并且会反复的发作。有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精神分裂症会保持痊愈或者是基本痊愈[4]。
帕利哌酮是利培酮化学药物的主要代谢产物,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晰,但是较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主要指通过对人体中枢的多巴胺2(D2)受体以及5-羟色胺2(5HT2A)受体拮抗的联合作用所介导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及情感分裂障碍等疾病。氟哌啶醇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焦虑性神经方面疾病。氟哌啶醇是丁酰类药物的一种代表性药物,作用和氯丙嗪非常的相似,具有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属于强效低剂量的一种抗精神病药[5]。虽然两种药物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会导致其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并发症,但是经过临床专业治疗后并不会影响本次研究的相关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8、12、16周精神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同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可比性,P>0.05。
帕利哌酮以及氟哌啶醇药物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该两种药物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姚奇青,李高敏.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75-77.
2、仲捷,朱虹,刘珊珊,等.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04):237-240.
3、林昭宇.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第三届亚洲神经精神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13:2.
4、林昭宇,钟记远,刘惠文,等.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50-252.
5、翟金国,王中刚,赵靖平.介绍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28(11):873-878.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