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课堂内部的趣味引导
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而兴趣作为人的主观个性倾向范畴,是一种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与情绪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并且在各类实践当中呈现出典型的认知取向。任何人都能获得兴趣,不论素质高低,他们只要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融入追求事物的过程当中,然后以持续性的行为与内驱力,影响到个人的实践过程。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在于丰富每一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音乐作为情感载体,对学生起到正向的引导和激励。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丰富多彩和生动的画面能够直接引发他们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爱好,所以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就根据实际需要来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各类游戏活动和欣赏活动,初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发表论文例如在学习到《保卫黄河》时,很多学生对于黄河在咆哮这一歌词的了解程度不足,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黄河的波澜壮阔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首歌曲充满好奇和学习兴趣,并且在放松当中点燃对音乐学科的爱好。当然作为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语言应用,因为语言的魅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良好的语言引导可以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从方法角度来看,虽然小学生缺乏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层次发表论文分析和理解能力,但他们会将自己的主观情绪进行表达,准确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主要特征。所以小学生的注意力经常和兴趣密切相关,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应该注意直观形象与内容表达之间的关联,将趣味体现在游戏活动当中,体现在创作过程当中,也可以体现在主观感受当中。作为教师,可以按照歌曲教学的要求来设置符合学生能力标准的音乐竞赛学科活动,让学生从心底爱上音乐。
二、外部实践
音乐本质上是一项充满实践特色的活动,所以小学阶段的趣味教学,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来辅助学校课堂内部的音乐教育,扩大学生的音乐事业,巩固和提升学生在课内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于音乐的主观感受和创造鉴赏能力。目前的音乐课程标准当中也明确提到音乐教育应该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其中课外音乐活动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巩固课内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突出。学校必须充分合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场地,对学生开展针对性音乐训练不足课内音乐教学的不足之处。各项活动的组织应秉承创新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设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文化活动内容。例如舞蹈和音乐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两者共同构成时空当中的艺术作品,同时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学生可以直接在欢快的音乐当中,用自由的舞蹈动作来营造出音乐氛围,感受音乐乐趣,舞出音乐情趣。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良好的音乐敏锐性,诸如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新舞台,从自信当中体味乐趣,获得正向情感体验。
三、情绪意识教育
随着学生年龄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很多学生开始学会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对比,并展开独立的判断和评价。对此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空间,建立健全人格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位。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高度关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创设出民主轻松和愉快的文化环境。后续的教育发表论文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主动参与的方式感受音乐的魅力与艺术感染力,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能和表现欲望。小学阶段是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展开情绪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追求,在今后的各项艺术活动当中积极发挥主体意识。
相关热词搜索:发表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