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和美育的和谐共生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多发展可能,并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加丰厚的土壤,二者的融合可以理解为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可以从多角度解读。从方式看,美育在生态中进行,生态的全程、全域、全时都可以和美育结合,没有时空局限,具有整生性;从手段与对象看,生态是美育的文本,转而培植出更优的生态,发展出天籁化的生态;从目标和本质看,两者统一于培植天籁生态,成为发展与提升生态文明的机制。
生态教育的美育化同美育生态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相互交融又各自独立,对于青少年生态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生态美育教育观的确立可以从以下方向理解为生态教育和美育的统一与融合:
一、生态文明教育与美育的目的统一
生态文明教育和美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环保,不在于艺术,而在于人的心灵。生态美育不同于传统美育和生态教育之处在于,它具有生态性与审美性相统一、欣赏性与尊重性相统一、自由性与平等性相统一、多样性与和谐性相统一、伦理性与道德性相统一、主体间性与诗意性相统一等特征。诸多统一的元素构成了教育目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生态美育目的的统一性,体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即提高生态意识与提升审美修养的统一,建立绿色生态化的审美取向、审美标准,形成高尚审美追求的绿色生态行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发表论文知识与技能的习得,青少年生态美育的目的在于启迪心灵、美化心灵、重塑心灵,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未来的关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关爱生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宇宙观。
二、提高生态文明素养与提高生态审美素养的融合
生态文明素养指对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发表论文伦理形态所保持的敬畏之心以及养成的良好习惯。生态审美素养指人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形成的生态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在青少年生态美育的目标背后,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审美素养的提升,是生态美育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指向。
三、生态美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生态教育实践和美育实践可以发生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之中。
生态美育的内容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的融合及多元化发展,运用生态审美的思想建立倡导简约自然的生活学习方式,回归个人本真的心灵状态,关注自然和生命的美好,产生内心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美育的理念,最好让青少年运用不同学科的多维实践方法进行发表论文学习和活动的实践探究。学校教育中教育效果的影响和达成,又会被受教育者带至家庭生活中,带动家庭成员的意识变化,营造生态审美生活氛围,实现小群体的生态美育思想内化。家庭群体化生态美育观念的形成又会被带入社会交往与社会情境中,实现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四、生态美育实现了人类生存问题与美学的统一
生态与审美具有辩证统一的特点。二者的统一,将人类以怎样的方式生存发展这一问题在美学领域加以理解,对每个人来说不只是客观行为的要求,更是心灵回归的召唤,它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感化人类通过自身建设创造自然美的生态圈。这种统一也可以从哲学角度去理解,那就是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和姿态对待人类生存环境和条件,是对如何生存这个问题的高级思考,符合人的内心最原始的最真善美的目标追求。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