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中国结的文化论文发表内涵

一、论文发表引言

       中国结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充满智慧的炎黄子孙对“结”这一形象从最初的简单活动需要到后来的精神情感的寄托进行了多样化融合、设计。小小的中国结饱含中华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它凝聚着思想、传递着情感,在早期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馈赠佳礼等各个方面。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奇、快捷的产品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众对于传统手工技艺逐渐淡化,中国结的装饰、服饰越来越少,鲜艳的中国红也较少占据人们的生活。

       许多学者对“中国结”这一艺术符号进行了论文发表研究,也从家具等现代化设计、民间艺术等多方面提出了见解和看法,总体更加偏向于艺术角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文化经济的角度切入,在深入了解“中国结”文化的前提下,提出多种探索路径,探究这一艺术符号基于文化的活化发展。

image.png

二、论文发表中国结的功能

       1.装饰功能。“中国结”结构简单、醒目,符号感强, 用色更是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一个缩影,单纯而明快的红色极具装饰性,因此,装饰功能也就成了“中国结”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如纽扣结因常作为衣服的纽扣而得名,现在在中式婚服、旗袍中仍能见到纽扣结的身影;龙门石窟中唐代佛造像运用了藻井结。通过一些古画中对古代人生活状态的呈现、文物对时代的映射、遗迹的溯源等也能看到各种样式中国结在服饰、器物、生活方面都发挥着装饰作用。

       中国结的装饰功能在当代社会运用得最为广泛。最为突出的就是过年大家会买中国结悬挂在家中,鲜艳的红色增添了些许喜庆和热闹氛围,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和祝福。除了在过春节时会被选择成为“喜庆吉祥”的挂饰,在服装元素方面也有较多涉及,中式旗袍等衣服的盘扣上常常见到中国结的身影。

       2.表情达意。由于“结”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人们常常将此字用于表示凝聚力的情景中,论文发表如组织的“结构”、队友的“团结”,“结婚”“喜结连理”包含了对美好爱情的理解。又“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结就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的情感表达偏向含蓄、内敛,常常寓情于物,借物表达祝福、期望、思念等情感。小小的中国结在历史的发展中被赋予了多样化的含义,在表情达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符号象征。中国结如今出现最频繁的场合就是春节。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中国结挂在家中,一是鲜艳的红色为中国传统的吉利颜色;二是中国结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样的习俗代代相传,中国结因此成了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随着中国结对中国人的特殊感情和广泛运用,中国结也逐渐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代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中,画面在切到北京地坛庙会的时候,那两大个醒目的中国结赫然悬挂在入口中央。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各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雪花形状的引导牌加入了中国结的元素,这一图案同样使用在了开幕式参与人员的服饰上,裙摆、领口等都彰显着中国结雪花图案的独特魅力;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也布置了“精彩冬奥”主题花坛,以中国结为背景,中间镶嵌了雪花和冬奥会会徽。这样一场国际盛事,中国选用了中国结的元素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足以说明中国结已经成为象征 着中国文化的艺术符号。

image.png

三、论文发表中国结的文化沉淀

       中国结的“结”字在向心凝聚的文化涵义中表示力量、团结、和谐与圆满吉祥的文化精神。“吉”是中国人生命永恒的追求主题思想,“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永恒的物质与精神形式,也就自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折射。中国结自始至终是由一根绳编织而成,与“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相契合,同时中国结的产生源于实践中的需要,在诞生后被赋予的丰富的含义用以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寄托人们对吉祥寓意的追求, 中国结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基本精神的双重影响。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中国结的喜爱是因为中国结是中国人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中国结无论从造型还是编织技艺论文发表方面,都体现着凝聚力的物质转化特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经济,结的发明也是在农耕经济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虽然已是现代化社会,但这种团结奋进的力量从未消散,继续指引着当代人不断进步,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沉淀在我们精神身处的文化基因,让我们对中国结有一种天然的偏好。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论文发表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中国结的文化论文发表内涵

一、论文发表引言

       中国结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充满智慧的炎黄子孙对“结”这一形象从最初的简单活动需要到后来的精神情感的寄托进行了多样化融合、设计。小小的中国结饱含中华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它凝聚着思想、传递着情感,在早期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馈赠佳礼等各个方面。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奇、快捷的产品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众对于传统手工技艺逐渐淡化,中国结的装饰、服饰越来越少,鲜艳的中国红也较少占据人们的生活。

       许多学者对“中国结”这一艺术符号进行了论文发表研究,也从家具等现代化设计、民间艺术等多方面提出了见解和看法,总体更加偏向于艺术角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文化经济的角度切入,在深入了解“中国结”文化的前提下,提出多种探索路径,探究这一艺术符号基于文化的活化发展。

image.png

二、论文发表中国结的功能

       1.装饰功能。“中国结”结构简单、醒目,符号感强, 用色更是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一个缩影,单纯而明快的红色极具装饰性,因此,装饰功能也就成了“中国结”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如纽扣结因常作为衣服的纽扣而得名,现在在中式婚服、旗袍中仍能见到纽扣结的身影;龙门石窟中唐代佛造像运用了藻井结。通过一些古画中对古代人生活状态的呈现、文物对时代的映射、遗迹的溯源等也能看到各种样式中国结在服饰、器物、生活方面都发挥着装饰作用。

       中国结的装饰功能在当代社会运用得最为广泛。最为突出的就是过年大家会买中国结悬挂在家中,鲜艳的红色增添了些许喜庆和热闹氛围,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和祝福。除了在过春节时会被选择成为“喜庆吉祥”的挂饰,在服装元素方面也有较多涉及,中式旗袍等衣服的盘扣上常常见到中国结的身影。

       2.表情达意。由于“结”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人们常常将此字用于表示凝聚力的情景中,论文发表如组织的“结构”、队友的“团结”,“结婚”“喜结连理”包含了对美好爱情的理解。又“结”与“吉”谐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结就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的情感表达偏向含蓄、内敛,常常寓情于物,借物表达祝福、期望、思念等情感。小小的中国结在历史的发展中被赋予了多样化的含义,在表情达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符号象征。中国结如今出现最频繁的场合就是春节。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中国结挂在家中,一是鲜艳的红色为中国传统的吉利颜色;二是中国结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样的习俗代代相传,中国结因此成了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随着中国结对中国人的特殊感情和广泛运用,中国结也逐渐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代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中,画面在切到北京地坛庙会的时候,那两大个醒目的中国结赫然悬挂在入口中央。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各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雪花形状的引导牌加入了中国结的元素,这一图案同样使用在了开幕式参与人员的服饰上,裙摆、领口等都彰显着中国结雪花图案的独特魅力;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也布置了“精彩冬奥”主题花坛,以中国结为背景,中间镶嵌了雪花和冬奥会会徽。这样一场国际盛事,中国选用了中国结的元素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足以说明中国结已经成为象征 着中国文化的艺术符号。

image.png

三、论文发表中国结的文化沉淀

       中国结的“结”字在向心凝聚的文化涵义中表示力量、团结、和谐与圆满吉祥的文化精神。“吉”是中国人生命永恒的追求主题思想,“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永恒的物质与精神形式,也就自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折射。中国结自始至终是由一根绳编织而成,与“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相契合,同时中国结的产生源于实践中的需要,在诞生后被赋予的丰富的含义用以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寄托人们对吉祥寓意的追求, 中国结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基本精神的双重影响。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中国结的喜爱是因为中国结是中国人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中国结无论从造型还是编织技艺论文发表方面,都体现着凝聚力的物质转化特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经济,结的发明也是在农耕经济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虽然已是现代化社会,但这种团结奋进的力量从未消散,继续指引着当代人不断进步,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沉淀在我们精神身处的文化基因,让我们对中国结有一种天然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