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文发表做好基层风采,抓准曲艺创编方向
在曲艺事业发展中需牵好头、搭好桥,积极鼓励地方曲艺事业的发展。用曲艺作品弘扬新时代党的路线和方针,积极传播新政策,在社会中形成积极奉献、争先创优的文化风气,还需要规划好曲艺事业的发展方向,尽可能以本地风土为基础,做好曲艺的创编,曲艺事业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的主旋律。
笔者工作在将乐县文化馆,2020完成了将乐南词《菜地银元》参加“福建省文艺界践行‘四力’讲好福建故事——百名曲艺家讲百个福建故事”主题创演活动汇报演出。并荣获了此次创演活动一等奖。《菜地银元》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将乐过程中发生一个真实的故事。作品使用极其简练而生活化的语言,唱腔设计上严格传承将乐南词传统,作品说唱结合,曲艺的小型化表演方式,将赋予其易于组织、易于传播的特点。在农村稀松平常的“菜地”,和至今也仍有一定贵重意义的“银元”组合在一起,就给这一剧目带来里悬念。一个普通农民的“菜地”和一个不曾露面的红军的“银元”,看似一个交换,却是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一道感人情感纽带,以小见大地深刻解读出党、人民军队与普通百姓深刻感情。
结合本地的典型范例进行创作,让群众更萌生家乡自豪,引领崇德向善的旗帜,弘扬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风尚。曲艺作品要具有强烈的艺术性,针对创编曲艺作品的筛选要确定具体的标准,首先,因为是群众文化活动,曲艺作品创编不提倡太复杂的舞美和道具,其次,曲艺作品需要有特定的主体和价值,最后,鼓励创作本土文化特点的曲艺作品,弘扬地方风采。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大力支持社区文艺队开展“曲艺进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曲艺文化氛围,上演群众耳熟能详的曲目,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曲艺活动的开展效能。此类曲艺活动需要长期开展,让群众实实在在品尝文化盛宴,加上可以在家门口看演出,也能大大提升曲艺活动的参与性。
(二)论文发表积极培养曲艺人才,发掘曲艺新秀
在工作过程中,人才的力量是巨大的,坚持鼓励曲艺创作,积极推进曲艺艺术的发展,为了促进人才培养,除了鼓励本地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之外,还需要积极根据本地的民族文化和曲艺特点,培养本土曲艺创作人才,为后续的曲艺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乐县2018年起在全县开展的“我是南词小传人”南词进校园活动。在参与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校园里,陌生的南词旋律渐渐熟悉起来,生硬的方言土官话渐渐“6”了起来!到了家里,老老少少,大大小小一起学南词,唱小调,一派其乐融融!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不仅集体学习将乐南词、小调气氛热烈,蔚然成风,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南词曲艺新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外,还要从小做好曲艺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加强对于青少年曲艺人才的支持力度,将传统文化作为青少年培养过程中的闪光亮色。重视青少年曲艺培训,为曲艺团培养多元的曲艺人才,积极推动各中小学建立曲艺社团,全面覆盖小学艺术教育,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在曲艺舞台上发光发热,打造新时代曲艺人才的培养新模式、新高地。
(三)鼓励群众参与曲艺创编,成立业余社团
重视曲艺表演且愿意参与到曲艺表演的人群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老年人,退休职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以鼓励退休职工成立业余社团,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曲艺创编工作中,群众可以在社团里学习唱曲,在社团中相互学习,通过确定固定的活动,吸引群众,留住群众。社团中要有专业的曲艺指导老师,定期开课,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规范团员的身段、唱法,教给团员基本化妆技巧,针对不同水平的群众划分基础班、进阶班,定期组织文艺汇演和文化活动,真正让群众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获得文化参与的满足感。通过社团教师专业的曲艺辅导和演出规划,能很好地提升民间社团的参与艺术水平,而经过几年的辅导,一些业余的曲艺爱好者也能编排整段的曲艺作品,能自主创作作品,提升了曲艺文化的传播效能。除此之外,加强听取社团团员、周边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观看喜好,做好相应调整,这样受关注程度还会更高起来。
(四)用曲艺抒发新时代思想,讲好模范榜样故事
新时代背景之下曲艺的创编应当有地方特色,拉近曲艺和群众的距离感,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曲艺创作,让本地人、本地事融合到曲艺当中。应当贴近现实中的人民与生活,合理处理好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实现传统艺术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现代化审美要求。2021年,将乐县文化馆最新创编了新曲种“将乐花灯《常口故事》”,作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的一段佳话。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留下殷殷嘱托:“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就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如今这深情嘱托已经升华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作品不仅在主题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编排、表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融入新的说、唱、演元素,担任演出的都是清一色的群众演员,作品一经推出、立即受到群众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