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健康”观念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在“大健康”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体育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理念,为学生终身健康奠定基础。本文结合笔者经验,分析了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大健康”背景; 体育运动; 大学生身体健康; 终身锻炼
在“大健康”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高校体育运动中,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时间是不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的,需要借助其他体育运动形式作为有益补充。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大健康”要求,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 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1、不健康的作息方式
沉迷于网络、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及淡薄的健康与体育锻炼观念,甚至完全自由化的生活取向是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1] 。熬夜是大学生最常见的不健康作息方式之一,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睡眠可以实现 放松身心、获得体力、调节器官功能的重要作用。然而,高校大学生普遍 存在熬夜现象,他们熬夜的主要目的就是玩网络游戏、看电视剧、聊天或 者看小说,很少有学生是为了学习而熬夜。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方 式,不但影响了宿舍其他成员的睡眠时间,还导致学生第二天没有精力学习,学习效果不佳,形成了恶性循环。
2、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高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并不健康,他们不知道营养搭配,往往根据自身爱好选择食物,且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很多女生还有吃零食的 习惯或者不吃饭减肥的习惯,很多男生有饮酒抽烟的习惯,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这些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亚健康状态。目前,高校大学生失眠、胃痛、腰椎疼痛、情绪烦躁等 情况已屡见不鲜,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学生身体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
3 、不持久的锻炼习惯相较于高中学习而言,大学课业比较轻松,大学生拥有较多自由时间,但是大部分大学生都 没有充分利用自由时间,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政策角度看,要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是每天一小时,经 过调查发现,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完成这项要求。大学生没有养成 体育锻炼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忙于学习,很少有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些学校缺乏体育锻炼设施,导致大学生锻炼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缺乏吃苦受累精神,对体育锻炼望而却步,最终影响了体育锻炼成效。
二、“大健康”背景下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借助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活动。目前,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纠正行为习惯,培养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也可以塑造快乐人格,让他们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借助体育运动,可以实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在高校体育运动中,除了课堂教学时间外,学校还需要开辟第二课堂。高校可以参照高中学 校体育运动管理方式,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比如早晨七点钟或者下午 五点钟,让全体学生至少进行 20 分钟左右的体育运动,从而保运动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2、丰富运动形式,激发运动兴趣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2] 。如果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也会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运动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比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通过有氧运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活动效率;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太极拳、拳术、剑术等传统武术,实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文化品质的目标;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体操、跆拳道等新兴体育运动形式,借助新兴的体育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校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丰富体育运动形式,借助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3、 培养运动习惯,养成良好作息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作息,对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体育健康意识,养成自觉参与体 育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的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3] 。这需要学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一天之计在于晨,学生生活的起始阶段就是早晨,如果一觉睡到中午,那么就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导致学生昏昏沉沉没有朝气。除了上文提到的早晨强制锻炼以外,学校还可以制定体育运动规范。通过制度规范、宣传引导、早操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每天早早起床,进行体育锻炼,迎接新的一天。如此一来,学生每天都需要早起锻炼,为了保证自己早上能够按时起床,他们不得不晚上按时就寝,如此就保证了睡眠时间,培养了良好生活作息。同时,早晨锻炼,也促成了更多学生吃早饭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规律的饮食习惯。这种早晨锻炼,一旦养成习惯,就能形成良性循环,不但帮助学生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 因此,高校需要注重造成锻炼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
4、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心理素质
失去健康,谈论理想,一切都是空话,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不但 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更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成就。在大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战胜惰性的意志较差,这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来说具有消极作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示范引导,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践行了为人师表的作用,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向教师靠拢,培养意志品质,增强锻炼精神,从而更好增强学生健康水平。高校体育教学,一般是室外活动,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在实际教学中,无论风霜雨雪、春夏秋冬,教师都必须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带领学生完成各种教学任务,特别是身体锻炼任务。比如,在夏日酷暑,体育教师和学生一道活跃在操场上,迎接酷暑考验; 在冬日酷寒,体育教师和学生一起顶着寒风进行体育锻炼, 与学生共同呼吸、活动、奔跑。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创造了优越条件,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学生本身也进行着与大自然的抗争,也模仿着教师的行为举止,更反省着自身行为,从而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可以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不断增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价值。
同时,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锻炼目标,并组建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活动,通过同伴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增强体 育锻炼热情。此外,还需要学校组织多样的体育健康讲座,通过讲座的参考形式,向学生推广健康知识,包括学生感兴趣的减肥塑形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科学营养搭配知识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改变生活态度,转变思想行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提升生活质量,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认同体育锻炼并乐于参与体育锻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大学生篮球基本功练习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大健康”背景; 体育运动; 大学生身体健康; 终身锻炼
在“大健康”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高校体育运动中,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时间是不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的,需要借助其他体育运动形式作为有益补充。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大健康”要求,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 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1、不健康的作息方式
沉迷于网络、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及淡薄的健康与体育锻炼观念,甚至完全自由化的生活取向是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1] 。熬夜是大学生最常见的不健康作息方式之一,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睡眠可以实现 放松身心、获得体力、调节器官功能的重要作用。然而,高校大学生普遍 存在熬夜现象,他们熬夜的主要目的就是玩网络游戏、看电视剧、聊天或 者看小说,很少有学生是为了学习而熬夜。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方 式,不但影响了宿舍其他成员的睡眠时间,还导致学生第二天没有精力学习,学习效果不佳,形成了恶性循环。
2、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高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并不健康,他们不知道营养搭配,往往根据自身爱好选择食物,且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很多女生还有吃零食的 习惯或者不吃饭减肥的习惯,很多男生有饮酒抽烟的习惯,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这些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亚健康状态。目前,高校大学生失眠、胃痛、腰椎疼痛、情绪烦躁等 情况已屡见不鲜,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学生身体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
3 、不持久的锻炼习惯相较于高中学习而言,大学课业比较轻松,大学生拥有较多自由时间,但是大部分大学生都 没有充分利用自由时间,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政策角度看,要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是每天一小时,经 过调查发现,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完成这项要求。大学生没有养成 体育锻炼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忙于学习,很少有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些学校缺乏体育锻炼设施,导致大学生锻炼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缺乏吃苦受累精神,对体育锻炼望而却步,最终影响了体育锻炼成效。
二、“大健康”背景下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借助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活动。目前,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纠正行为习惯,培养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也可以塑造快乐人格,让他们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借助体育运动,可以实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在高校体育运动中,除了课堂教学时间外,学校还需要开辟第二课堂。高校可以参照高中学 校体育运动管理方式,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比如早晨七点钟或者下午 五点钟,让全体学生至少进行 20 分钟左右的体育运动,从而保运动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2、丰富运动形式,激发运动兴趣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2] 。如果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也会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运动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如此才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比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通过有氧运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活动效率;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太极拳、拳术、剑术等传统武术,实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文化品质的目标;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体操、跆拳道等新兴体育运动形式,借助新兴的体育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校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丰富体育运动形式,借助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3、 培养运动习惯,养成良好作息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作息,对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体育健康意识,养成自觉参与体 育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的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3] 。这需要学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一天之计在于晨,学生生活的起始阶段就是早晨,如果一觉睡到中午,那么就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导致学生昏昏沉沉没有朝气。除了上文提到的早晨强制锻炼以外,学校还可以制定体育运动规范。通过制度规范、宣传引导、早操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每天早早起床,进行体育锻炼,迎接新的一天。如此一来,学生每天都需要早起锻炼,为了保证自己早上能够按时起床,他们不得不晚上按时就寝,如此就保证了睡眠时间,培养了良好生活作息。同时,早晨锻炼,也促成了更多学生吃早饭的习惯,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规律的饮食习惯。这种早晨锻炼,一旦养成习惯,就能形成良性循环,不但帮助学生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 因此,高校需要注重造成锻炼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
4、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心理素质
失去健康,谈论理想,一切都是空话,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不但 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态度,更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成就。在大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战胜惰性的意志较差,这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来说具有消极作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示范引导,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践行了为人师表的作用,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向教师靠拢,培养意志品质,增强锻炼精神,从而更好增强学生健康水平。高校体育教学,一般是室外活动,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在实际教学中,无论风霜雨雪、春夏秋冬,教师都必须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带领学生完成各种教学任务,特别是身体锻炼任务。比如,在夏日酷暑,体育教师和学生一道活跃在操场上,迎接酷暑考验; 在冬日酷寒,体育教师和学生一起顶着寒风进行体育锻炼, 与学生共同呼吸、活动、奔跑。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创造了优越条件,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学生本身也进行着与大自然的抗争,也模仿着教师的行为举止,更反省着自身行为,从而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可以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不断增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而更好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价值。
同时,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锻炼目标,并组建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活动,通过同伴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增强体 育锻炼热情。此外,还需要学校组织多样的体育健康讲座,通过讲座的参考形式,向学生推广健康知识,包括学生感兴趣的减肥塑形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科学营养搭配知识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改变生活态度,转变思想行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提升生活质量,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认同体育锻炼并乐于参与体育锻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大学生篮球基本功练习调查与分析
步骤 | 方法 | 合格 | 良好 | 优秀 |
第一步 | 腰绕环 | 60 圈以上 | 70 圈以上 | 80 圈以上 |
颈绕环 | 70 圈以上 | 80 圈以上 | 90 圈以上 | |
膝绕环 | 60 圈以上 | 72 圈以上 | 84 圈以上 | |
第二步 | 绕颈、腰、腿的节奏性旋转 | 60 圈以上 | 70 圈以上 | 80 圈以上 |
第三步 | 内外“8”字绕环 | 80 圈以上 | 90 圈以上 | 100 圈以上 |
前后胯下接球 | 90 次以上 | 100 次以上 | 110 次以上 | |
第四步 | 内外“8 字”运球 | 50 次以上 | 60 次以上 | 70 次以上 |
第五步 | 单手胯下运球 | 70 次以上 | 80 次以上 | 90 次以上 |
表 1熟悉球性的阶段式的练习方法( 目标 60s)
通过与大学学校的教师的访谈得知,大学生的每天训练时间较短,还有篮球比赛比较频繁,教师讲解战术时间过长等,导致学生篮球基本功的练习时间过短。
(一)、建议
(1)、注重篮球知识信息化培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训练时多与学生交流,灌输篮球基本功理论知识,让大学生意识到篮球基本功的重要性,明确篮球基本功练习的方式,为自主练习提供标准的动作方法与明确发展方向。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教师占主导。而以信息技术为软件支撑平台的现代教育模式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不同之处在于新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定教”,注重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学习活动的便捷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 。
(2)、重视篮球基本功的练习
大学生在篮球练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只注重投篮得分。在篮球训练前,要对基本功进行针对性练习。从熟悉球性的五步开始,从简到繁杂,在运球、传球和步伐练习中注重手、脚和腰的协调配合,基本功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步练习。
(3)合理安排篮球训练时间
篮球训练时,以各种脚步移动( 滑步、交叉步、急停、转身) 作为热身准备,训练中期重视篮球基本功的训练,训练结束时以球性练习作为结尾。 篮球技战术的讲解应该适度,当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后,领悟技战术的意义及掌握技战术的速度会非常快。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健康”背景下,高校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起到了深远影响。高校需要重视体育运动,主动分析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形式,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规范,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 娟. 论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 36) : 102 - 102.
[2] 岳得志.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J]. 品牌( 下半月) ,2013( 04) .
[3] 郭春锋. 高校体育课在大学生健康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J]. 当代体育科技,2018( 04) .
[4] 孙民治,篮球运动总论[J].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 闻 扬. 篮球基本功与技巧[J].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 许元元. 儿童篮球运动启蒙教育理念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2015.
[7] 桂占吉等.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E - Learning 教学研究与实践[M]. 海口: 三环出版社,2008
通过与大学学校的教师的访谈得知,大学生的每天训练时间较短,还有篮球比赛比较频繁,教师讲解战术时间过长等,导致学生篮球基本功的练习时间过短。
(一)、建议
(1)、注重篮球知识信息化培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训练时多与学生交流,灌输篮球基本功理论知识,让大学生意识到篮球基本功的重要性,明确篮球基本功练习的方式,为自主练习提供标准的动作方法与明确发展方向。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教师占主导。而以信息技术为软件支撑平台的现代教育模式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不同之处在于新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定教”,注重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学习活动的便捷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 。
(2)、重视篮球基本功的练习
大学生在篮球练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只注重投篮得分。在篮球训练前,要对基本功进行针对性练习。从熟悉球性的五步开始,从简到繁杂,在运球、传球和步伐练习中注重手、脚和腰的协调配合,基本功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步练习。
(3)合理安排篮球训练时间
篮球训练时,以各种脚步移动( 滑步、交叉步、急停、转身) 作为热身准备,训练中期重视篮球基本功的训练,训练结束时以球性练习作为结尾。 篮球技战术的讲解应该适度,当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后,领悟技战术的意义及掌握技战术的速度会非常快。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健康”背景下,高校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起到了深远影响。高校需要重视体育运动,主动分析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形式,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规范,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运动意识,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 娟. 论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 36) : 102 - 102.
[2] 岳得志.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J]. 品牌( 下半月) ,2013( 04) .
[3] 郭春锋. 高校体育课在大学生健康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J]. 当代体育科技,2018( 04) .
[4] 孙民治,篮球运动总论[J].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 闻 扬. 篮球基本功与技巧[J].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 许元元. 儿童篮球运动启蒙教育理念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2015.
[7] 桂占吉等.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E - Learning 教学研究与实践[M]. 海口: 三环出版社,2008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