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层面
首先,高校运动训练场地设施情况对大学生运动训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比以往虽然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体育训练和竞赛方面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这就导致部分高校大学生运动训练场地不合乎规范,需要用到的训练设施器材不健全或是老化严重,这不仅会提高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也不利于学生运动训练积极性的激发,对学生运动训练效果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其次,高校普遍未形成多学科交叉化的运动训练体系,而实际上体育运动训练应当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的工程,所以目前高校的运动训练还是处于科学化较低的水平。再次,高校未建立起与体育运动训练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以田径运动训练为例。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训练培养目标在于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竞技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就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在课程设置、考核奖励、比赛组织等方面,以及体育教师发表论文的专业知识技术培训、职称晋级和胜任力等方面进行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将田径运动训练按照其他专业学生和教师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的,这就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田径运动训练的目标要求,无法实现运动训练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教师层面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运动训练的态度,对整个运动训练教学实践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体育教师对运动训练的价值、目标、重难点等认知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运动训练实践中出现无序混乱的局面,无法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提升。其次,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运动训练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体育教师不注重个人的言谈举止,并且在运动训练教学过程中肆意地辱骂和体罚学生,就会导致大学生对运动训练的兴趣降低,甚至会产生抵触、恐惧的情绪。最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是否过硬,直接决定运动训练质量的高低等。这是因为,大学生运动训练水平的高低,与体育教师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运动训练内容的安排是否得当和运动训练方式手段的选择是否有效等密切相关。而无论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还是训练内容的安排、方式手段的选取,都受限于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发表论文水平。如果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训练水平不高,就很可能无法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运动训练方案,甚至还会导致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这也不利于学生运动训练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层面
首先,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动机,是维持其长期参与运动训练行为的重要因素。一旦大学生参与运动训练的动机形成了,就会将其贯穿于整个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反之,如果大学生缺乏运动训练的动机,就会产生消极逃避的情绪,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不愿意主动配合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情况,这也是导致运动训练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大学生多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也对运动训练质量起到了不小的影响作用。以田径运动训练为例。田径运动的竞技性特点要求大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有部分学生在参加田径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紧张、抗拒的心理,有的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会出现自卑的心理,这就导致他们在运动训练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配合度较差的问题。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调整。再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也是运动训练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好,但还是会有少数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存在。这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他们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易出现身体疲劳和运动损伤,这对运动训练质量整体提升起到了不小的阻滞作用。第四,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自身专业课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作为大学生,在通过体育运动训练以实现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提升的同时,还需要完成专业课的发表论文学习和毕业答辩等。大学生只有将运动训练和专业课学习科学合理地进行时间精力分配,才能够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实现运动训练质量的有效提升。最后,由于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需要不断坚持的过程,所以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不被挫折困难所打败,才能确保运动训练目标的高质量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体育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