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发表论文茶汤才是茶艺之灵魂

一、发表论文引言

       刚开始喜欢喝茶或学习了解茶文化的人对于茶艺存在一定的误解或以偏概全,认为“茶艺”就是翩翩起舞、翘着兰花指般的“表演型茶艺”。在过去的20多年中,茶艺馆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茶艺馆的茶艺师泡茶确实存在“重艺不重茶”的现象。正确理解茶艺应以茶为核心,以茶汤质量水平为呈现,不靠外在的花式架子,而是通过泡茶、品茶过程中的茶汤质量去感受意境的美好, 通过茶技为修,进而追求茶道精神。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王褒《僮约》载“涤杯整案,烹荼尽具”以来,饮茶艺术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流中,从简单的饮茶发展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饮茶流程,在碾茶、择水、烹煮、用器、艺术、选境等发表论文方面无不是最后通过一口茶汤的感受来体悟茶之意境。茶汤质量使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茶艺本身,然而茶汤质量评价认知也并非一直都被大家所重视。

       茶汤质量评价是近几年茶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的重要体现。中国茶叶学会发布的《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中明确了茶汤质量的具体定义和项目评比分值,以冲泡一杯高质量的茶汤为目的,考量参赛者冲泡茶汤的水平、对茶叶品质的表达能力以及接待礼仪。其中,茶汤质量主要表现为一杯茶汤的色、香、味等特征。

image.png

二、发表论文“重茶艺轻茶汤”的片面理解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一度出现历史断层。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首先成立了中华茶艺协会,打出了复兴茶艺文化的旗号。从1993年开始,浙江杭州举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之后中国茶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茶艺活动和茶馆场所在神州各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艺表演成为一种非常好的载体,不论是茶楼茶馆的茶艺服务和舞台表演,还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商业活动,近年来开展得丰富多彩,各种茶艺培训也是红红火火。但在这些茶文化商业化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发表论文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这些活动中茶艺并不是通过茶汤质量来追求纯粹的意境,而是为了更好地博取眼球,茶艺变作一种娱乐表演的行为,泡茶流程过度靠演技而非茶技,至于将茶艺表演上升到茶道精神追求更是无从谈起。

       事实上,从古代茶艺来看,无论是以茶技精湛、礼仪繁缛著称的唐代宫廷茶道,还是宋代文人茶道的系统流程、以争香斗味为特色的斗茶、以“使汤纹水脉为物象者”的分茶,亦或是明清追求茶性“自然之性”、饮者“清心神”“参造化”“通仙灵”的道家思想,茶艺的发展流程都是由繁入简,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都是借品茗倡导清和、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层面。

       真正的茶艺到底应该是什么?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宣讲材料上,茶艺被称为茶道艺术,包含茶道与艺术两个因素, 是以冲泡技艺为外在表现形式和手段,以内在精神的审美体验、训练修俭行为为实质的艺术。在中国茶叶学会2019年8月5日发布的《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中,茶艺术语的定义为呈现泡茶、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体现形式和精神相融合的综合技艺和学问。发表论文根据上述定义的具体延展,茶艺大体分为茶礼、科学泡茶的艺术展示、茶道精神等,而基础学习应以科学泡茶品茶为基点,从而体现茶艺礼仪。

image.png

三、发表论文茶汤才是茶艺之灵魂

       大多人初识茶艺时只在琢磨示范老师的动作,多停留在怎么捏杯、如何执壶等外在表现形式上。事实上,一个好的茶艺师首先要在习茶前学会修行茶德和茶人精神。

       何为茶德?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德在《饮茶十德》一文中曾提及,“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宋徽宗赵佶也在《大观茶论》中阐述道:“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发表论文综上可知,古人习茶十分注重品德的修养和涵炼,现代茶人也当如此。近代茶者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思想,茶寿老人张天福先生也提出了“俭清和敬”的中国茶礼思想。精行俭德、致清导和、廉美和敬、俭清和敬等都是古今著名茶人给我们指示的的茶道思想。

       在修习茶德之后,茶人即要专注茶汤,以茶汤质量作为茶艺之灵魂。茶人李曙韵在《茶味的初相》一书中论及茶人的素养,认为要当个有灵魂的茶人,以习茶累进的修养,将客人引领进入茶的意境,无需太多言语说明。专注茶汤,一如直视内心。

       茶汤是茶人内在的反射,情绪与素养都会影响茶汤的表现。茶汤的起伏可以像呼吸吐纳般自然且因人而独立,一味的唯心论只能放任茶汤如情绪般高低起伏,违背了以心驭茶、以茶养性的原则。敬茶,爱茶,习茶礼,秉承茶人精神,从形象、情操、风范、精神、面貌等方面约束和提升自我,以茶人之心行茶事,将茶修视为身心的修行,借茶汤的味道丰富味蕾经验,并体悟差异。以此反复练习,必将成为一个有素养的茶人。

相关热词搜索:茶艺发表论文 茶艺之灵魂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发表论文茶汤才是茶艺之灵魂

一、发表论文引言

       刚开始喜欢喝茶或学习了解茶文化的人对于茶艺存在一定的误解或以偏概全,认为“茶艺”就是翩翩起舞、翘着兰花指般的“表演型茶艺”。在过去的20多年中,茶艺馆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茶艺馆的茶艺师泡茶确实存在“重艺不重茶”的现象。正确理解茶艺应以茶为核心,以茶汤质量水平为呈现,不靠外在的花式架子,而是通过泡茶、品茶过程中的茶汤质量去感受意境的美好, 通过茶技为修,进而追求茶道精神。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王褒《僮约》载“涤杯整案,烹荼尽具”以来,饮茶艺术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流中,从简单的饮茶发展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饮茶流程,在碾茶、择水、烹煮、用器、艺术、选境等发表论文方面无不是最后通过一口茶汤的感受来体悟茶之意境。茶汤质量使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茶艺本身,然而茶汤质量评价认知也并非一直都被大家所重视。

       茶汤质量评价是近几年茶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的重要体现。中国茶叶学会发布的《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中明确了茶汤质量的具体定义和项目评比分值,以冲泡一杯高质量的茶汤为目的,考量参赛者冲泡茶汤的水平、对茶叶品质的表达能力以及接待礼仪。其中,茶汤质量主要表现为一杯茶汤的色、香、味等特征。

image.png

二、发表论文“重茶艺轻茶汤”的片面理解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一度出现历史断层。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首先成立了中华茶艺协会,打出了复兴茶艺文化的旗号。从1993年开始,浙江杭州举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之后中国茶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茶艺活动和茶馆场所在神州各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艺表演成为一种非常好的载体,不论是茶楼茶馆的茶艺服务和舞台表演,还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商业活动,近年来开展得丰富多彩,各种茶艺培训也是红红火火。但在这些茶文化商业化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发表论文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这些活动中茶艺并不是通过茶汤质量来追求纯粹的意境,而是为了更好地博取眼球,茶艺变作一种娱乐表演的行为,泡茶流程过度靠演技而非茶技,至于将茶艺表演上升到茶道精神追求更是无从谈起。

       事实上,从古代茶艺来看,无论是以茶技精湛、礼仪繁缛著称的唐代宫廷茶道,还是宋代文人茶道的系统流程、以争香斗味为特色的斗茶、以“使汤纹水脉为物象者”的分茶,亦或是明清追求茶性“自然之性”、饮者“清心神”“参造化”“通仙灵”的道家思想,茶艺的发展流程都是由繁入简,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都是借品茗倡导清和、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层面。

       真正的茶艺到底应该是什么?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宣讲材料上,茶艺被称为茶道艺术,包含茶道与艺术两个因素, 是以冲泡技艺为外在表现形式和手段,以内在精神的审美体验、训练修俭行为为实质的艺术。在中国茶叶学会2019年8月5日发布的《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中,茶艺术语的定义为呈现泡茶、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体现形式和精神相融合的综合技艺和学问。发表论文根据上述定义的具体延展,茶艺大体分为茶礼、科学泡茶的艺术展示、茶道精神等,而基础学习应以科学泡茶品茶为基点,从而体现茶艺礼仪。

image.png

三、发表论文茶汤才是茶艺之灵魂

       大多人初识茶艺时只在琢磨示范老师的动作,多停留在怎么捏杯、如何执壶等外在表现形式上。事实上,一个好的茶艺师首先要在习茶前学会修行茶德和茶人精神。

       何为茶德?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德在《饮茶十德》一文中曾提及,“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宋徽宗赵佶也在《大观茶论》中阐述道:“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发表论文综上可知,古人习茶十分注重品德的修养和涵炼,现代茶人也当如此。近代茶者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思想,茶寿老人张天福先生也提出了“俭清和敬”的中国茶礼思想。精行俭德、致清导和、廉美和敬、俭清和敬等都是古今著名茶人给我们指示的的茶道思想。

       在修习茶德之后,茶人即要专注茶汤,以茶汤质量作为茶艺之灵魂。茶人李曙韵在《茶味的初相》一书中论及茶人的素养,认为要当个有灵魂的茶人,以习茶累进的修养,将客人引领进入茶的意境,无需太多言语说明。专注茶汤,一如直视内心。

       茶汤是茶人内在的反射,情绪与素养都会影响茶汤的表现。茶汤的起伏可以像呼吸吐纳般自然且因人而独立,一味的唯心论只能放任茶汤如情绪般高低起伏,违背了以心驭茶、以茶养性的原则。敬茶,爱茶,习茶礼,秉承茶人精神,从形象、情操、风范、精神、面貌等方面约束和提升自我,以茶人之心行茶事,将茶修视为身心的修行,借茶汤的味道丰富味蕾经验,并体悟差异。以此反复练习,必将成为一个有素养的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