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论文发表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发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由贝克尔、明赛尔、丹尼森等对此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完善与修正。其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的最主要资源,它突破了传统物质资本的束缚,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提升在经济活动中的人类生产能力,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包括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教育培训等以提升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和健康素质。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是人力资本的开发的体现,为充分利用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体现其人力价值,企业应通过岗位培训等方式,来提升生产知识和基础教育,让低龄老年人发挥更高的生产能力。
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由低到高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至自我实现的五种层次的需求。每一层次的需求在满足后会向高层次需求发展,生理、安全社交被划分为低级的需要,尊重以及自我成就为高级的需要。在发展中国家,生理和安全主导的需要所需人群占比较大,低龄老年人作为需求的主体,在迈入退休生活,走向老龄化的同时,因户口制度因素对基本生活的经济论文发表保障程度不一致,因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和足额的退休金的支持会让农村的低龄老年人选择务农就业等,城镇低龄老年人也会选择满足低级或高级需要投入到工作中。由此看来,需求层次理论为低龄老年人就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数据论文发表来源及样本筛选
本研究所选取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度调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该调查系统地收集家庭、社会和个人各个方面的数据,并涵盖了本研究所需数据。本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村居,共计有效问卷10968份。本文所研究对象为低龄老年人,因此选取60~69岁老年人为研究样本,剔除不符合年龄和缺失样本,合年龄和缺失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2045个。通过表1可以看出,低龄老年人选择就业的年龄分布情况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参与就业最多的老年人年龄多为60岁,随着年龄增加就业人数逐渐减少;在65岁出现小幅度的上升,进而呈较大幅度的就业递减趋势。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个人信息上,低龄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为 64岁,且受教育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值为 1.43,说明学历介于小学至初中之间的老年人占大多数。老年人的自测健康均值为 3.22,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为一般,且标准差为 1.06,说明通过自评整体上低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可支撑其进行就业。在12个闲暇时间从事的活动方面,从其总和数值的均值来看,均值较高,老年人对闲暇的需求较低,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参与的活动多集中在居家看电视,其次为参加体育锻炼和出去逛街。受新事物接受度和身体健康的影响,老年人在上网、看电影、现场看体育比赛等年轻态的活动方面,其参与率不是很高。老年人在到达退休年龄后进行就业,在工作中帮助他人和工作对社会有益等方面成就感不高。
三、论文发表模型设定
在低龄老年人就业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由于低龄老年人参与就业可以分为就业与未就业,因此因变量Y表示目前是否就业(就业=1,未就业=0),设p是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概率,那1-p就是低龄老年人不愿再就业的概率,模型定义了自变量x(表2),xi表示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各个因素,b0和bi是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表示随机误差项,即可能对老年人是否就业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Ln[p/(1-p)]=b0+∑bixi+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