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课堂教学论文发表内容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地域性较强且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论文发表课程,涵盖知识面广,难度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立足当地设施园艺发展实际,以强化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好这门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论文发表内容上,以新农科教学目标为主线,将设施园艺领域前沿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等内容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使课程内容更具实用性、先进性,彰显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设置不少于2学时的理论课外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放到课堂外讲解,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眼见为实,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所学内容。另一方面,突出教学大纲重点,如园艺栽培设施、覆盖材料、设施的环境特性及其调节与控制等支撑起本课程知识体系架构的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园艺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例如在江淮地区风障、阳畦、温床等简易设施在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少,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学时情况酌情删减。另外,由于园艺专业专门设置了无土栽培与工厂化育苗课程,因此删掉了设施育苗技术章节里的穴盘育苗技术以及无土栽培与设施园艺新领域章节里的无土栽培两部分内容。
二、改革实验教学论文发表内容
淮阴工学院的设施园艺学论文发表课程没有设置实验学时,结果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合区域设施园艺产业特点,应当设置不少于12学时的实验课程,将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一一对应,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形成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内容包括:园艺设施类型的调查;设施内小气候环境观测;大棚基地的设计与规划。综合性实验设置:蔬菜、花卉、果树设施育苗技术。掌握设施育苗种子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嫁接育苗技术综合技术。创新性实验设置:草莓促成栽培技术。结合淮阴工学院在本区域草莓产业技术推广示范中的优势,通过草莓从闷棚、育苗、定植到收获全过程的促成栽培,使学生掌握并创新草莓大棚建造、设施环境调控、授粉受精、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促成栽培等技术。
三、论文发表实施校企合作
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融合,是实现新农科建设的重要举措。高等农林院校及涉农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注重和产业之间的关联,按照生产的模式设置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环节。设施园艺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技术性,增设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到生产基地实地参观,进行现场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主要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而且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比较不同园艺设施条件和管理水平下的设施栽培作物生长状况和经营效果存在的差异。不仅如此,淮阴工学院还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如皋花木大世界有限公司、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设施园艺相关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共建了无土栽培与工厂化育苗实习基地、园艺植物繁育实习基地、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习基地、园艺产品储藏加工实习基地等一批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并通过实习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通过与实习基地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将理论与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明确论文发表教学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组织和引导的角色,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BOPPPS+PBL”式的全新混合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注重论文发表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角。例如在“湿度环境特点及其调控”这一章节中,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如设施内湿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哪些特点,如何调节?在讲授“覆盖材料的种类和性能”时,引导学生思考园艺设施生产中应用的覆盖材料有哪些要求,生产中如何根据设施类型和栽培作物选用合适的透明覆盖材料类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解释和补充。
多媒体论文发表教学现已成为主流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时间,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园艺设施建造时,可以通过现场建造视频或虚拟动画的方式将园艺设施施工建造过程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理解。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设施园艺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无法在试验、实践环节开展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尝试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来实现。例如,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教学设计中很难在实验操作中实现的内容,如日光温室的施工建造完全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让学生亲自模拟建造。虽然现在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的影响尚未普及,但相信这些前沿技术手段将在以后的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新常态。在2020年上半年的设施园艺学教学中,笔者已成功应用QQ直播和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完成了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线上教学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线上教学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难以监测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实验实践环节无法开展等。虽然无法取代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然而,线上教学模式将仍然是未来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发展趋势。
五、引入课程论文发表思政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同向同行,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新科农”助推高等农林院校及涉农高校产生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交叉融合。具体到设施园艺学课程上,一是在教学效果上,既要使学生掌握设施园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培养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理想信念;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融入点,将德行、人文素养和价值引领教育等内涵巧妙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国家炒作农产品、禁止出口,通过阐释设施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所做的贡献,成为中国抗疫期间经济社会稳定的底气所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专业认可度;三是在教学形式上,尝试多元化路径,例如以党史学习为契机,深刻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理解党史与“三农”发展的紧密联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课前思政五分钟”“中外比较之我看”等课程思政新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四是在校企合作上,积极整合设施园艺领域的企业资源,邀请业内精英企业人才到校授课、讲座,挖掘企业典型事迹,学习优秀企业人员的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劳模精神,从而让课堂思政教育更加具体、生动、有效。通过在设施园艺学课堂上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激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服务“三农”,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六、加强过程性论文发表考核
传统的设施园艺学课程考核通常以结课考试为主,评价指标单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教育的根本要求背道而驰。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增加过程考核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制订出更加细致的量化评分标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平时表现、回答问题、平时作业等,结果性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实践表现+实习报告等。此外,在期末试卷内容的设置上,也要适当加入一些开放性、发展性的试题,并提高试卷给分标准的弹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