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自然资源负债的确认论文发表方面
依据会计论文发表学中有关负债的定义,自然资源的负债范畴应是某项自然资源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事项则是为了弥补亏损或是不合理的开发,但是在学术界,这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认可 SNA2008 标准的耿建新认为自然资源只存在资产的属性, 并不包括负债的定义。而SEEA2012 中对自然资源负债有了定义阐述,但也只是局限于当期维护自然资源的支出情况,并没有递延到未来年度。陈艳丽等将会计学上的信息质量要求延伸至自然资源中,认为自然资源负债的弥补亏损状况正是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盛明泉高度认可自然资源负债的定义,并表明资产的负值与负债不同,负债更能反映自然资源弥补的程度,同时,自然资源的编制主体应依据会计中的权责发生制,客观反映资产和负债情况。本文认为,作为资产负债表的重要从属,自然资源负债应予定义和计量,它不仅是会计等式中的一份子,更是自然资源现状和生态情况的客观反映,为资源的管理情况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同时也是反映地区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情况的反映,为后续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了先行条件。
在支持自然资源负债的分类上,有些学者指出,自然资源负债在弥补亏损上的定义应是广泛的,应付成本需要从生态污染、生态维护和恢复现状上来考虑。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样没有适用性,不够可行,例如胡文龙等,他们参考了SEEA2012 标准体系,并将自然资源负债分为三类,包括应付自然现象负债、应付环境保护负债和应付资源管理负债。肖序等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应付资源维护款项和应付补贴项目。此外,盛明泉认为自然资源负债的定义不仅需要从经济价值上来度量,还应该包括生态责任上的定义,并将自然资源的损耗成本改进为补贴成本。本文认为自然资源负债的定义要考虑可操作性、可度量性,需要从经济论文发表价值、生态价值、环境资源多方面开展,例如废气排放污染、森林资源复原费用、水资源清洁等,这是负债的第一要义,需要加以重视。
2、在自然资源净资产确认论文发表上
同样,在自然资源净资产的确认上,学者们依旧有不同的看法。耿建新遵循 SEEA2012 准则,由于准则不确认自然资源负债,因此也不存在自然资源净资产,所谓资产仅仅是资产平衡表中的范畴,并非类似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定义。而大部分学者不这么认为,他们都表示自然 资源需要像会计上一样,确认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计算原则即计算等式“,自然资源净资产 = 自然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负债”。在研究的深度上,肖序等进一步划分了自然资源净资产,并依旧政府会计论文发表的含义,将自然资源净资产初试确认程度划分为初始投资和持续经营。然而陈燕丽认为,自然资源的初始投资很难确认,研究此并没有意义,应该主要针对该项自然资源的后续价值,即持续经营情况。同样,由于自然资源具有天生的复杂性、多样性, 大多学者认为自然资源净资产很难直接核算出,只能由“资产- 负债”得出填列。陈艳丽等以此出发,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国民账户中学习自然资源净资产,补充“金融机构净资产”。大部分学者们都认可自然资源净资产存在的 意义和价值。但由于当下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分布范围广 泛、主体产权并不明确,因此自然资源净资产只能由资产和负债余额得出,用资产和负债的差值反映出自然资源净资产,并将其作为评价地区生态效益的首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