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程总共有32课时,理论讲授比较紧张,需要精简陈旧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的论文发表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实例应用题目,给出具体的、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主动组队参与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以及教师科研,提高团队意识,并通过比赛,产生危机感、压力、动力和自信心。采用的方案如图1所示,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一、论文发表方案确定
教师首先进行课程基本知识的讲授,结合课程特点及科研经验和学生前期学习成效、兴趣爱好,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交通设施考察和调研,确定合适的研究题目。在题目选择的时候,特别要将“能力培养”作为切入点,以“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主线来进行。以“能力培养”为主旨,以设计理论和方法为线索,重组教学论文发表内容,建立与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构建与OBE相适应的课程架构。
二、论文发表方案完善
随着课程的进行以及知识学习的深入,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规划当中,例如青岛火车站规划设计、青岛滨海大道交通流规划设计,这便于初次进行规划设计的学生体验规划设计的基本流程,培养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基本能力,如模型建模、论文发表数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与权衡,不断完善和细化各自的设计方案,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在授课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知识应用。
三、论文发表阶段性成果渲染展示与答辩汇报
为及早发现并纠正学生设计存在的问题,避免设计偏离本来目标,并及时督促和推进设计进度,需要进行阶段性检查和答辩汇报,要求学生利用SketchUP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制作及展示、PPT展示等,阐述设计理念及有关理论,并随着专业课程的论文发表学习,逐步推进和完善设计方案,保证设计的顺利开展。
四、论文发表最终成果渲染展示与答辩汇报
学生可以利用图片、漫游动画等从多个角度展示规划设计方案,阐述核心规划思想,从而更进一步体现课程的学习精髓。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将除本课程以外的其他多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明确的“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的论文发表知识和技能,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等5个阶段,采用“团队学习”的方法,动脑、动手、交流和合作,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以成果的形式予以展现。
五、论文发表成绩测评系统对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推动和保证
通过学生的成果产出———各种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测评,以及展示的手段和形式,实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环节中,通过制定系统完整的考评手段,让全部学生参与到题目论文发表研究与考核中,例如为避免部分学生不真正参与题目研究,要求答辩时,团队所有成员依据不同的分工,分别进行不同部分的答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各队还互相竞争。在汇报时为避免听取汇报的同学不作为,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出意见,并纳入考核范围,最终激励并推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从成绩考核上保证转变的顺利实施,实现全部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