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期刊发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融入绿色消费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期刊发表渠道,高校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在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培养的环节中发挥学科优势。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绿色消费相关的理论教育。在讲授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承认和尊重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讲清人与自然是有机的整体,二者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培育绿色消费观与践行绿色消费行为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有效手段。另外,在讲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引入绿色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阐明个人在消费时应坚持适度消费原则,强调理性消费。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费中,要求做到“按需消费”,要保持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统一性。吸引大学生学习绿色消费相关知识,呼吁大学生在绿色消费理念的指引下要坚持爱护环境,讲究在消费活动中的生态效益。
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以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为主题,具体开展绿色消费的思想教育。在讲授“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阐明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道理,结合实际案例讲清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并不矛盾的现实依据,促进大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兼容的具体表现。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期刊发表教学中,宣传社会责任感以加强绿色消费的道德教育。在讲授遵守公民的道德准则时,强调大学生应该具有更强烈社会责任感,明确个人的时代责任与国家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绿色消费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过度消费导致自然资源加速枯竭,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以激发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促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担当精神。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期刊发表教学中,依据国内外背景,了解新发展理念,明确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绿色发展与绿色消费之间的联系。在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伟大目标就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从长期发展来看,“碳中和”能否如期实现,绝不是仅仅依靠着生产环节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消费端做出更多贡献。绿色消费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根本动力。大学生作为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坚持绿色消费行为,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二、在期刊发表校园文化中强化绿色消费的培育
首先,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生态环保与绿色消费相结合。发挥高校的独有优势,利用校园各种活动,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宣传大学生绿色消费理念,让各种校园活动充满“绿色”印记,深化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其次,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在校园规章制度中纳入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同时,要注重对绿色消费的期刊发表感悟,最主要的是让大学生参与到绿色消费有关的实践活动中去。最后,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各类网络媒体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如利用校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校园官方各类自媒体的公众号来宣扬绿色消费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校园绿色消费与正面舆论导向相结合,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作用。
三、期刊发表发扬榜样作用以增强大学生绿色消费意愿与行为
首先,以班干部、社团干部以及党员等先进学生作为筛选范围,精选出一批品德良好、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作为典型,进行绿色消费期刊发表教育的优先培养。一方面,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增强使命担当责任。培育他们主动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从自身出发,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参与校园生活中的各种绿色消费活动,将绿色消费理念与绿色消费行为相统一。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减少使用一次性垃圾袋,更多选择布袋抑或是可多次重复利用的包装袋;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水关;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科学消费,增强理财能力。抛弃盲从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等不合理、不正确的消费理念,做到科学消费、健康消费、适度消费。获取绿色消费知识,辨别不良商家的虚假宣传和过度包装,分析商品的性价比是否符合绿色消费的标准,抵御物质的诱惑,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除此之外,提前做好消费计划,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身理财水平。
其次,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朋辈效应特征,对绿色消费认知强且对绿色消费行为参与度高的优秀学生,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优秀先进的个人形象容易让大学生内心产生模仿心理。组织优秀的大学生深入社团、班级与寝室中,宣传绿色消费的理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的绿色消费知识,逐渐让周围同学认同并效仿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