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优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对医学生人格发展的促进

摘要: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教学对象是处于奠定知识、能力、素质基础关键阶段的医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为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已成为本学科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从专业角度阐述如何通过优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活动,促进医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医学生;人格发展;期刊发表
       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1],是临床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目前,虽然传统常见的寄生虫病已经明显得到控制,但由于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广州管圆线虫、肝吸虫、旋毛虫和带绦虫等流行呈现新增高发趋势,并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2]。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因此,人体寄生虫学依然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3]。而目前临床医师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对现代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4]。本文重点介绍了本教研室如何通过优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活动,提高医学生自身修养,为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临床医生打好基础。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医学生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提升其科研学术水平。
人体寄生虫学_期刊发表










1、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师人格素质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等生物学内容是要求医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这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会使有些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厌恶,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授课内容只有首先吸引学生的眼球,令其产生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紧跟当前形势,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向与临床相关的寄生虫病学方面倾斜。如近年来我国感染率明显上升,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典型病例的图片或视频,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授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人格力量的重要来源。作为基础医学教师中的一员,人体寄生虫学教师是医学生较先接触的人,其知识水平、思想高度、精神风貌、人格境界对医学生的影响深远。教师应勤于学习,不但应学习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技能,更应不断提升自身内涵,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2、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
       让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即接触患者,是欧美一些国家医学教育的特点之一。越早接触患者并感受理解患者的痛苦,越有利于尽早使学生建立关爱患者、待患如亲的观念,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由于目前教学医院中临床寄生虫病的住院病例数非常有限,故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堂中大量增加国内外临床相关病例内容,使医学生较早了解寄生虫病的危害,增加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诊断寄生虫病的能力,密切联系人体寄生虫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流行病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对于本学科的教师和医学生来说也有着时代性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将大量的临床病例引入课堂,对理论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以往的教学传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是以与人体疾病相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防治为讲解主线,对寄生虫病实用性知识的讲解不足[5]。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寄生虫病的危害认识不够,甚至对重点讲解的内容印象也十分有限。引入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注重互动,在学生中展开讨论,课后安排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于下次课汇报。实践证明,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病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临床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访谈过程中反映,对于寄生虫造成的危害印象十分深刻,对病患的疾苦非常同情,作为一名医学生,应为治病救人而发奋读书。
3、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的自信和团队精神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句最早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之口[6]。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教学地位并不被十分重视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效果和成绩不理想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对完成学业失去信心。这个时候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从心理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古人云:“人格之道,当于治心。”在医学生人格培养中,心理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目前医学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讲授式为主,学生学习方式大多是接受式。教师教法相对单一,学生学法比较被动。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堂基本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思考空间严重不足。近年备受关注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是经广泛论证和认可的成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和病例,模拟相关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地想、勇敢地说,使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除讲授具体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和利用知识网络。任何科学仅凭单一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不够的,必须强调学科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医学也是这样。由于各种因素,人体寄生虫学的学时数萎缩,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难以实现对教材的全面掌握。通过集体备课,力求做到“少而精”,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寄生虫流行现状,认真合理地规划组织,精心筛选和调整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将流行广、危害大的寄生虫病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PBL或CBL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共享学习成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授课尽量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同时增加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对获得优异学习成果的学生团队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学习效果不佳的团队,耐心指导,发现闪光点。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团队合作的强调可使学生注重思想经验交流,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误差。应强调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7]。教师对学生提出带着学习任务和问题主动预习的要求,珍惜课堂时间,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活跃学生思维,主动交流心得,从以往教师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转变。
4、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医学生除应具备一般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特征外,还需要责任、奉献、服务、创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的人格培养,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成才的需要[8]。医学生应具备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展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在从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师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如人际沟通能力实则是指基于“医患沟通”为主的医师医疗人格的塑造与培育[9]。在当下如此微妙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中,作为尚不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医学生,更应该学习医患沟通的技巧。在医学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10]。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授课过程中,增加CBL教学,模拟医患沟通场景,对医学生的培养大有裨益。
       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科学,也可以说是人文色彩浓厚的自然科学[11]。如何将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在医学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如何使学生了解到在手术刀下、处方下的是生命,这应成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12]。以寄生虫感染病例向学生说明医学的工作对象往往是身心俱病的人,而一名合格的医生是善于与患者沟通的医生,是充满爱心、德才兼备的医生,是患者可以对其倾诉心里话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应努力为医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强调“以人为本”“将心比心”“视病如亲”,对医学要心存敬畏,对患者要同情尊重,对医疗工作要熟练严谨、认真负责、公正无私,同时对自己也要自知自制、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将这些思想越早渗透给医学生越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实践证明,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着重强调人文精神、增加CBL教学法及PBL教学法、增加团队协作实验、增加课堂互动和课后交流等优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手段,对医学生的学习、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叶润,潘卫庆,张冬梅.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及改进措施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3):187-189.
2、黄艳,余新炳.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展方向[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33(6):436-442.
3、任一鑫,崔昱,秦元华,等.关于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97-398.
4、任天波,张焜.临床医师医学人文认知缺失与教育重构[J].医学与哲学,2016,37(23):76-78.
5、张伟琴,熊天擎,李薇,等.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7):555-556.
6、王庭宏.教师不是万能的[J].教育文汇,2017(10):14.
7、闫文义,王耀辉,王国英,等.互动式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560.
8、吕世军,谷朝霞,王廷华,等.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构建[J].医学综述,2009,15(16):2546-2548.
9、杜锡林,杨振宇,殷祥烨,等.初级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探究[J].医学与哲学,2017,38(3):78-80.
10、梅春英,徐学华.医学院校加强医患沟通教育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7,38(12):72-77.
11、郑泽琪.医学生人格素质教育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80-81.
12、杜治政.关于医学人文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2006,27(5):5-9.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优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对医学生人格发展的促进
摘要: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教学对象是处于奠定知识、能力、素质基础关键阶段的医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为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已成为本学科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从专业角度阐述如何通过优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活动,促进医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医学生;人格发展;期刊发表
       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1],是临床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目前,虽然传统常见的寄生虫病已经明显得到控制,但由于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广州管圆线虫、肝吸虫、旋毛虫和带绦虫等流行呈现新增高发趋势,并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2]。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因此,人体寄生虫学依然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3]。而目前临床医师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对现代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4]。本文重点介绍了本教研室如何通过优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活动,提高医学生自身修养,为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临床医生打好基础。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医学生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提升其科研学术水平。
人体寄生虫学_期刊发表










1、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师人格素质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等生物学内容是要求医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这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会使有些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厌恶,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授课内容只有首先吸引学生的眼球,令其产生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紧跟当前形势,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向与临床相关的寄生虫病学方面倾斜。如近年来我国感染率明显上升,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典型病例的图片或视频,增加课堂互动环节。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授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人格力量的重要来源。作为基础医学教师中的一员,人体寄生虫学教师是医学生较先接触的人,其知识水平、思想高度、精神风貌、人格境界对医学生的影响深远。教师应勤于学习,不但应学习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技能,更应不断提升自身内涵,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2、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
       让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即接触患者,是欧美一些国家医学教育的特点之一。越早接触患者并感受理解患者的痛苦,越有利于尽早使学生建立关爱患者、待患如亲的观念,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由于目前教学医院中临床寄生虫病的住院病例数非常有限,故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堂中大量增加国内外临床相关病例内容,使医学生较早了解寄生虫病的危害,增加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诊断寄生虫病的能力,密切联系人体寄生虫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流行病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对于本学科的教师和医学生来说也有着时代性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将大量的临床病例引入课堂,对理论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以往的教学传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是以与人体疾病相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防治为讲解主线,对寄生虫病实用性知识的讲解不足[5]。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寄生虫病的危害认识不够,甚至对重点讲解的内容印象也十分有限。引入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注重互动,在学生中展开讨论,课后安排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于下次课汇报。实践证明,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病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临床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访谈过程中反映,对于寄生虫造成的危害印象十分深刻,对病患的疾苦非常同情,作为一名医学生,应为治病救人而发奋读书。
3、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的自信和团队精神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句最早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之口[6]。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教学地位并不被十分重视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效果和成绩不理想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对完成学业失去信心。这个时候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从心理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古人云:“人格之道,当于治心。”在医学生人格培养中,心理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目前医学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讲授式为主,学生学习方式大多是接受式。教师教法相对单一,学生学法比较被动。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学课堂基本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思考空间严重不足。近年备受关注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是经广泛论证和认可的成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和病例,模拟相关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地想、勇敢地说,使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除讲授具体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和利用知识网络。任何科学仅凭单一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不够的,必须强调学科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医学也是这样。由于各种因素,人体寄生虫学的学时数萎缩,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难以实现对教材的全面掌握。通过集体备课,力求做到“少而精”,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寄生虫流行现状,认真合理地规划组织,精心筛选和调整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将流行广、危害大的寄生虫病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PBL或CBL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共享学习成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授课尽量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同时增加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对获得优异学习成果的学生团队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学习效果不佳的团队,耐心指导,发现闪光点。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团队合作的强调可使学生注重思想经验交流,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误差。应强调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7]。教师对学生提出带着学习任务和问题主动预习的要求,珍惜课堂时间,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活跃学生思维,主动交流心得,从以往教师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转变。
4、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医学生除应具备一般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特征外,还需要责任、奉献、服务、创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的人格培养,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成才的需要[8]。医学生应具备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展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在从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师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如人际沟通能力实则是指基于“医患沟通”为主的医师医疗人格的塑造与培育[9]。在当下如此微妙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中,作为尚不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医学生,更应该学习医患沟通的技巧。在医学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10]。在人体寄生虫学的授课过程中,增加CBL教学,模拟医患沟通场景,对医学生的培养大有裨益。
       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又是人文科学,也可以说是人文色彩浓厚的自然科学[11]。如何将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在医学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如何使学生了解到在手术刀下、处方下的是生命,这应成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12]。以寄生虫感染病例向学生说明医学的工作对象往往是身心俱病的人,而一名合格的医生是善于与患者沟通的医生,是充满爱心、德才兼备的医生,是患者可以对其倾诉心里话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应努力为医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强调“以人为本”“将心比心”“视病如亲”,对医学要心存敬畏,对患者要同情尊重,对医疗工作要熟练严谨、认真负责、公正无私,同时对自己也要自知自制、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将这些思想越早渗透给医学生越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实践证明,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着重强调人文精神、增加CBL教学法及PBL教学法、增加团队协作实验、增加课堂互动和课后交流等优化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手段,对医学生的学习、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叶润,潘卫庆,张冬梅.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及改进措施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3):187-189.
2、黄艳,余新炳.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展方向[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33(6):436-442.
3、任一鑫,崔昱,秦元华,等.关于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97-398.
4、任天波,张焜.临床医师医学人文认知缺失与教育重构[J].医学与哲学,2016,37(23):76-78.
5、张伟琴,熊天擎,李薇,等.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7):555-556.
6、王庭宏.教师不是万能的[J].教育文汇,2017(10):14.
7、闫文义,王耀辉,王国英,等.互动式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560.
8、吕世军,谷朝霞,王廷华,等.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构建[J].医学综述,2009,15(16):2546-2548.
9、杜锡林,杨振宇,殷祥烨,等.初级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探究[J].医学与哲学,2017,38(3):78-80.
10、梅春英,徐学华.医学院校加强医患沟通教育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7,38(12):72-77.
11、郑泽琪.医学生人格素质教育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80-81.
12、杜治政.关于医学人文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2006,2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