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网瘾论文发表现状
2018年对襄阳市720名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小学生网瘾发生比例为17.60%。对恩施州少数民族聚居区700名初中生的问卷论文发表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高达122人,比例为18.70%,其中重度网瘾者38人,占5.80%。张春阳认为,有40%的中学生每周超过四次,每次超过五个小时花费在网络游戏上。根据艾门咨询调查论文发表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的玩家中,未成年人群体实际占比达15.00%。这些数据表明,不仅中学生群体出现“网瘾”问题,而且在小学生群体也存在痴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存在明显网瘾问题的青少年占比超过14.00%,网瘾倾向问题的青少年占比超过13.00%。
二、青少年网瘾论文发表成因
为了便于直观形象地理解,笔者将青少年网瘾成因总结归纳为“四力”,如下页图1所示。这“四力”分别是网络的吸力、不良环境的助力、青少年自身原因的生力和父母管教不当的推力,可简称为“青少年网瘾成因四力模型”。
1.网络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可激发大脑的奖赏系统,使游戏玩家上瘾,网络游戏的吸引力极易使青少年沉迷其中。此外,很多网络游戏是基于多人合作的游戏,同伴的召唤和影响也是吸引青少年投入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同伴玩家比例和同伴玩家关系得分越高,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程度越高;同伴玩家比例/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网络游戏成瘾,还会通过情绪体验对网络游戏成瘾产生间接影响。
2.不良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环境的滋养。造成青少年网瘾的不良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家长的陪伴和监管较少;学校的相关教育和引导不足;社会的不良影响与监管不力。论文发表研究表明,造成初中留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初中阶段学生自身的特点;二是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特点,这些青少年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不能履行自己的监护义务,在没有人约束的状态下,初中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最终形成网瘾。
3.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沉迷网络也有自身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低龄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负责自我控制的大脑前额叶未发育好,导致不够自律;对于游戏的心理需求;社交焦虑、忧郁、无聊等不良心理论文发表因素。在社会网络中,由于游戏机制的存在,行动者与网络游戏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行动者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互动,并通过排位、充值、团队、社交等系统使这一结构得以顺利维持和运转,这些机制所带来的获得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生因素。对网络之“瘾”的神经学机制分析认为,对于在生活中受到挫折的人来说,网络游戏和社交的成功可弥补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瘾与其社交焦虑、忧郁和无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39.00%、34.00%和29.00%。对安徽省巢湖、亳州、阜阳540名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生网络成瘾程度跟心理健康方面的强迫程度、压抑程度、孤独程度等问题差异有关。
4.父母管教不当
有网瘾的青少年往往亲子关系不佳,父母管教方式不当。父亲教养中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因子以及母亲教养方式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都能显著预测个体的网络成瘾。
如果我们把青少年网瘾想象成一个雪球,那么在上述四方面论文发表因素作用下,这个雪球会越滚越快,越滚越大。
基于以上分析,青少年网瘾的防治可以从四方面着手: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削弱网络的吸引力;改善环境,将网瘾助力变为阻力;关注青少年心理,培养良好品质;改变管教方式,将网瘾推力变为亲子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