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表论文入学阶段
大一新生刚步入大学时,无论是心理认知还是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属于初级阶段,对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都处于模棱两可的认知状态,甚至在概念和发表论文内涵的理解上也都较为模糊和陌生。这时便需要高校和教师及时帮助调整和规范。因此,大一并非课程深入的学习阶段,而是帮助所有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铺垫阶段。故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课程内容主要为介绍创新创业概念、国内外就业现状以及 创新创业趋势等,这可以帮助大学生厘清社会形势,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这种未雨绸缪式教育的意义,从此在该意识的牵引下,唤起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相继产生强烈的创新意愿,明晰规划未来就业方向,增加就业路径。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侧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学”课程内容主要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为核心,侧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信念。其可以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面对不同挑战,都可以坚持不懈、从容面对。因为从创业角度来说,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创业成功的根本。故此在初始阶段便需要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未来面对无法预估的各种困难时,都可以从容自信、迎难而上。除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之外,还要开设一些具有真实用处的理论课程。如“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环境,结合本专业实际工作情况形成正确的创新观及择业观,其开设目的为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规划创新创业方向,为学生后续创新创业发展提供选择空间。我们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到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而不是浅显地了解表面意思。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知识”,课程内容从多方面充实创业教育,为学生日后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规合法的创业者并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法制观念。这一门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关于创业需要具备何种资质,或者在创业期间遇到一些事件或者问题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这些基础类课程主要开设于大一学年,我们将其统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
二、发表论文实践阶段
经过初始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知识,这时高校或者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创业教育报告会,聆听其他创业者在创业时面临的问题,或者从其他创业成功者的身上学习到有关于创新创业的重新解读,这有利于学生开阔创业视野和打开格局,为未来自身创新创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当理论知识学习到一定程度,一些实践类课程便可以相继增加,帮助学生将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例如“土木工程实验创新训练”课程内容主要将理论教学转化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创新思维;而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能力内化,实现从理论性人才向综合性人才过渡。教学步骤为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可以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土木工程创业与实践”课程内容主要模拟创新创业过程,设置学生实践岗位,使得学生掌握基本创新创业流程。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实践岗位,明晰创新目标。教学流程以当下实际企业为实践背景,模拟某个单位实际的创新创业过程,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方法。另外学校组织开展的实践课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从总体上来说,还略有不足。因此,学校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一些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创新竞赛等,例如实验技能大赛、结构创新竞赛等,在实际竞赛中充实自身,并找寻不足之处。这种真实和全面的竞赛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斗志,还能使得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并且在实践经过中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创新创业活动积蓄力量。在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历练之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无论是专业知识能力还是创新创业能力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尝试接触创新创业类型的小型项目。那么在课程体系上便需要增加“土木工程创新项目指导”,课程内容主要为帮助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寻找创新项目,为创业探索切入点,开设目的为以实际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创业的发生与发展。而“土木工程创业案例研究”发表论文课程内容主要为借鉴其他成功创业案例,启发学生创新创业具体思路,开设目的在于学生以成功创业者为实际榜样,激励学生向目标看齐,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坚定面对所有未知困难的决心,并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市场中转瞬即逝的机会。上述实践类与核心类课程可开设于大二、大三学年。
三、发表论文提升阶段
经过大量的发表论文理论和实践学习,大部分学生均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综合应用实践能力,也已经具备了利用自身所学融入独特的创新思维开发创业项目的潜能。该阶段属于学生时代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提升阶段,而在课程和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设置上,可以相继由必修转为选修,针对一些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一些与土木工程专业对应的项目实践。从学科专业知识入手,联系现实社会生产生活需求,学生从中发现商机,进而抓住市场契机,进行项目选定上的目标分析、评价等,并进行市场可行性分析,进入创业状态,组建创业团队,拟订计划书,并预测创业风险,找到规避和处理风险的应对之策。另外,高校可以引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方法的设计发表论文研究,如可以与多家对口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安排学生从基层开始学习,根据具体的实际分析让学生可以自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以及3—5年内的发展趋势。一段时间后,调整不同批次学生轮换实习单位,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不同企业的创新文化和创业理念。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生资源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一定的人脉。例如,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通校友创业论坛,以此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社会人际平台,使他们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学生可以通过该论坛交流创新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或者当参与者较多时,高校也可以举办线下的创新创业交流大会,使一众创新创业人才齐聚一堂,形成创业互动,做到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以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帮助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积累经验,提升其自信力,提高创业成功概率。高校可以组织一些模型制作协会,不仅本校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应届、往届毕业生都可以凭借学信网信息参加到该协会中。在这里,一些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负责人可以物色和招聘人才,一些正打算创业的学生可以招募合伙人,实现互相学习,合作共赢。这样,最大化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跟随高校及教师的脚步,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