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新时代高校耕读教育论文发表的内涵解读

       传统农耕社会“耕”与“读”的呈现方式与现代社会存在巨大的鸿沟,但是精神论文发表内涵却保持了延续性与传承性。现代农耕劳动,传统的满足生计的基本需求在个体中逐渐削弱,而其本身所蕴含的品德培育、价值传承和启示意义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凸显,而这正是新时代赋予耕读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功能使命。

一、高校耕读教育论文发表应实现三个层面的现代转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这对高校立足传统文化办好现代大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时代高校推动耕读教育论文发表的改革与实践,必须努力实现三个层面的现代转译。

       1.开展以知农爱农为前提的农耕劳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实施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作为重要育人媒介,要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丰富劳动体验、增强劳动品质。涉农高校全面推动大学生参与农耕劳动,既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弘扬延续,更是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重要基础。

       2.实施以学农为农为目标的精神激发。要将学农为农贯穿到涉农高校学生培养的整个环节,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紧密融合。涉农高校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爱农村、爱农民”的核心是“爱”,是对农村农民的责任与情怀。要通过耕读教育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业,不断激发学生投身农业、服务乡村的责任感。

       3.推动以强农兴农为使命的农业现代化探索。新时代涉农高校的“耕读”,实际上是“耕”与“读”彼此关联、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过程,新时代的“耕读”是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是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紧密结合,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image.png

二、高校实施耕读教育论文发表要推动多种教育的融合

       高校开展耕读教育论文发表要与现有育人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更完善、更具中国特色与现代农业特色的育人体系,探索新时代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德的重要实现途径。特别是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耕读教育论文发表需要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在生产实践中培养青年学子的吃苦奉献精神及勤俭节约的意识,在走进农业生产一线中真正知农爱农,形成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念。

       2.耕读教育需要丰富而深入的文化教育,耕读教育不是单纯知识和科技的教育,而是以心传心的修德开慧的文化传承教育。通过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与三农情怀融合,厚植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进而塑造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健全人格。

       3.耕读教育需要面向未来的科技探索与科技教育,通过专业教育论文发表与耕读实践的碰撞,提升学生解决农业农村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献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实现在耕读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image.png

相关热词搜索:论文发表 教育 高校 耕读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新时代高校耕读教育论文发表的内涵解读

       传统农耕社会“耕”与“读”的呈现方式与现代社会存在巨大的鸿沟,但是精神论文发表内涵却保持了延续性与传承性。现代农耕劳动,传统的满足生计的基本需求在个体中逐渐削弱,而其本身所蕴含的品德培育、价值传承和启示意义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凸显,而这正是新时代赋予耕读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功能使命。

一、高校耕读教育论文发表应实现三个层面的现代转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这对高校立足传统文化办好现代大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时代高校推动耕读教育论文发表的改革与实践,必须努力实现三个层面的现代转译。

       1.开展以知农爱农为前提的农耕劳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实施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作为重要育人媒介,要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丰富劳动体验、增强劳动品质。涉农高校全面推动大学生参与农耕劳动,既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弘扬延续,更是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重要基础。

       2.实施以学农为农为目标的精神激发。要将学农为农贯穿到涉农高校学生培养的整个环节,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紧密融合。涉农高校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爱农村、爱农民”的核心是“爱”,是对农村农民的责任与情怀。要通过耕读教育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业,不断激发学生投身农业、服务乡村的责任感。

       3.推动以强农兴农为使命的农业现代化探索。新时代涉农高校的“耕读”,实际上是“耕”与“读”彼此关联、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过程,新时代的“耕读”是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是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紧密结合,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image.png

二、高校实施耕读教育论文发表要推动多种教育的融合

       高校开展耕读教育论文发表要与现有育人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更完善、更具中国特色与现代农业特色的育人体系,探索新时代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德的重要实现途径。特别是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耕读教育论文发表需要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在生产实践中培养青年学子的吃苦奉献精神及勤俭节约的意识,在走进农业生产一线中真正知农爱农,形成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念。

       2.耕读教育需要丰富而深入的文化教育,耕读教育不是单纯知识和科技的教育,而是以心传心的修德开慧的文化传承教育。通过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与三农情怀融合,厚植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进而塑造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健全人格。

       3.耕读教育需要面向未来的科技探索与科技教育,通过专业教育论文发表与耕读实践的碰撞,提升学生解决农业农村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献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实现在耕读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image.png